第十三章 不幸功臣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第十三章 不幸功臣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第十 不幸功臣

 

 

香港报纸把徐增平说成是“中国成功收购航母的‘不幸功臣’”,实在是夸大了徐增平的“不幸”,其实,徐增平在“瓦良格”项目上得到的,远比他失去的多。这些年来,徐增平得到的金钱起码有几个亿人民币(参见本书附录二:《纠正媒体在“瓦良格”报道中的错误》之六《关于徐增平因为买“瓦良格”倾家荡产问题》);得到的荣誉也不算少,连续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只是含金量不够高。外面那层薄薄的包金,稍见风雨就会脱落。

和徐增平的“不幸”比起来,邵淳、吴宇、吴巍、张勇等人才是真正“不幸功臣”。

先说邵淳。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话用在邵淳的身上,也是合适的。

邵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和邵淳没有深交,仅凭几次采访很难对一个人进行全面的评价。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大量的旁证。《瓦良格迷局》这本书对邵淳贬多褒少,可以作为参考。为什么呢?往往贬一个人的时候,更能从另一个方面看到这个人的真实面貌。

《瓦良格迷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2013年9月9日,我为了写“辽宁舰”,到中船重工原总工兼军工局局长胡基政家中采访。胡基政是中国政府部门与“瓦良格”号航母关系最密切的人员之一(这一点我将在本书下部重点介绍)。我看到他书房的桌上有一本《瓦良格迷局》,很感兴趣,就说:回头我也去买一本。

他说:我看完了,你拿走吧!

我拿起来翻了翻,问道:写得怎么样?

胡基政笑笑,没有置评。我想他可能一时不知该怎么说。稍停片刻,他说:写“瓦良格”的内容很少,大部分内容是写华夏证券内部的是是非非。我就看看跟“瓦良格”有关的内容,好像作者不是太了解情况。

随后,胡基政用手点着《瓦良格迷局》说:这本书里说了很多事,都是胡扯!

《瓦良格迷局》有很大的篇幅是写邵淳的,我就该书内容的真实性向邵淳求证时,邵淳告诉我,该书作者并未采访过他,正式出版之前也没给他看过书稿。很难想象,这样的书是怎么炮制出来的。起码说明,那些与邵淳有关“逼真”的描写是“不靠谱”的。

《瓦良格迷局》一书中有一节写《邵淳登舰事件》,大概意思是说:2004年的春天,邵淳因为心系大连港湾里的“瓦良格”号航母,一日突发兴致,与几个人一道直奔大连港,迅速靠近锈迹斑斑的“瓦良格”。但是航母停靠的码头有船厂多名守卫警戒,禁止对外人开放,只可远观不可近看。邵淳心底忽然涌起一种冲动,要到舰上亲眼看看。在船厂守卫的严格询问下,邵淳急中生智,说一行数人是华夏证券航母处理小组成员,需要登舰核实几处情况。守卫要求他们办理复杂的登记手续,就特许他们登上了“瓦良格”号。几天之后,某上级领导给周济谱打电话说,已经查实,邵淳带人登上了“瓦良格”号航母,打的旗号是华夏证券航母处理小组。领导批示,一个还在被审查的人竟敢如此嚣张,责成邵淳做出深刻检查,以观后效……

 

我问邵淳是否属实,邵淳的评语是:“胡说八道!”

邵淳自2002年2月下旬应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军工局副局长牟安成之邀到大连迎接“瓦良格”号航母归来,并于3月3日乘船到海上观看“瓦良格”,之后再未与“瓦良格”有过近距离接触。也不知周济普是怎么编出《邵淳登舰事件》来的。

不过《瓦良格迷局》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后记中有一句话我很欣赏:“邵淳犯了一个伟大的错误。”(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