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黑海船厂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第九章 黑海船厂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黑海船厂

 

 

1999年8月28日,戴岳和张勇以及刘继律师从北京飞抵乌克兰首都基辅。常驻乌克兰的华商杨秋实到机场迎接他们。

杨秋实原为哈尔滨一所学校的老师(另有一说是哈尔滨一家工厂的副厂长),俄语很好,“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后来就去了苏联,在乌克兰开了一个小公司,主要是为来乌克兰做生意的中国人联系业务,兼做俄语翻译。戴岳和张勇出国之前,经戴岳的朋友介绍,联系上了杨秋实这个“乌克兰通”。

杨秋实在乌克兰多年,认识很多乌克兰工商界人士。他给张勇和戴岳介绍了一家乌克兰中介公司――马什公司。据杨秋实介绍,马什公司背景比较特殊,该公司老板原是苏联克格勃特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是同事。张勇和戴岳与马什公司的业务经理萨沙进行了接触,该公司愿意作为代理公司在乌克兰处理与“瓦良格”相关事务。

戴岳和张勇还根据邵淳的指示,带去了一位造船研究所的专家崔正雄。崔正雄的任务是勘察一下“瓦良格”号航母的状况。他因故晚走一天,于9月1日到达基辅。

9月2日,张勇和戴岳在杨秋实和萨沙的陪同下,与崔正雄一起前往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刘继律师留在基辅处理之前徐增平遗留的荷兰拖船欠费问题。

1998年,徐增平曾与荷兰的拖船公司签订了租赁使用协议,但是荷兰拖船到了黑海造船厂以后,一直没有使用,也一直没有付款。荷兰公司提出:立即支付大笔的拖船费和罚息;如果不付款,就准备向法院申请扣押这条船。刘继律师是东方汇中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他熟悉国际法,又在美国做过航运公司的运营主管,熟悉贸易和运输业务,与荷兰拖船公司谈判欠费的事情,就由他留在基辅来处理了。

张勇和戴岳一行乘坐长途大巴,经过数小时的颠簸,来到黑海造船厂。他们都是第一次与造船厂的有关人员见面。船厂办公室主任仔细打量了张勇和戴岳等人陌生的面孔,露出一种不信任的表情。他拿着澳门创律公司的授权书,对着以前双方签订的协议,把澳门创律公司的两个图章重叠在一起,迎着窗外的阳光进行认真的比对。

厂办主任的这个举动,让戴岳感到很奇怪,就问张勇:他们这是干什么?

张勇便把他如何发现徐增平给的印章是假的,如何连夜加急重刻了一枚新章的情况小声说了一遍。戴岳和张勇对望了一下,会意一笑。

很显然,徐增平已经提前通知了船厂,让他们认真检查印章,如果印章对不上,中国来的这伙人就是冒牌儿的。

张勇心想:好悬!多亏出发之前多了个心眼儿,要不然这一趟乌克兰就算白跑了!

厂办主任看完印章,没有发现问题,就在厂长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什么,厂长这才郑重其事地表示欢迎中方人员的到来。接着双方开始正式商谈“瓦良格”善后事宜。

戴岳和张勇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徐增平在“瓦良格”项目上到底还欠对方多少钱,还有哪些未尽事宜需要处理。

厂办主任搬来一大堆帐本给张勇等人看。戴岳起身走到窗前,往外看了一眼,意外发现楼下有一个中国人走来走去,感到很可疑,就问杨秋实:认不认识那个人?

杨秋实说:他是澳门创律公司派驻乌克兰的代表。平时住在基辅。

“听说徐增平在基辅有个代表处,你知道么?”戴岳问。

“知道,也不算什么代表处,就一个人,住在宾馆里,香港公司有人来了,他就负责接待一下。”杨秋实说。

戴岳走下楼去,想问问他在这里探头探脑地想干什么,那人看到戴岳,就匆匆躲开了。戴岳通过跟他下楼来的杨秋实向船厂保安询问:这个人在这干什么?

保安说:他在打听你们的情况。

戴岳给了保安100美元,对他说:明天我不希望再见到他。

保安说:没问题,你放心。

第二天,这个人果然就没在这里出现。

这次到乌克兰,张勇带了一部新款的摩托罗拉牌“掌中宝”手机,船厂厂长见了,很是羡慕,就说:“张先生,我看一下。”厂长拿在手里把玩,爱不释手的样子,张勇一下就看出了苗头:对方喜欢,想要又不好意思开口。

当时乌方参加谈判的有乌克兰政府的官员和船厂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等一共8个人,张勇当即表态说:“厂长先生,下次我们来,在场的这些人,每人送一部手机给你们。”杨秋实把张勇的话翻译成俄语,对方听了非常高兴,热烈鼓掌。

 

第九章 黑海船厂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在此之前,张勇只是负责帮助协调北京华夏证券公司与香港创律公司的关系,监督徐增平在“瓦良格”项目上的操作,并未介入拖带航母的具体技术事务。这次到了黑海造船厂他才知道,要把“瓦良格”拖走,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首先要联系过土耳其海峡的手续,其次要租一艘大马力的拖船,还要打通尼古拉耶夫港务局的关系,等等,而这些工作,徐增平都没做完。邵淳天天期待“瓦良格”归航,这些工作不落实,何谈航母离码头?

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张勇深深感到,要把这样一艘没有动力的航母从黑海拖到中国,远非澳门创律这种民营公司力所能及。但是,事已至此,骑虎难下,只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了。

船厂办公室主任交给张勇一份“瓦良格”号航母的清单,一共有三页纸,100多项内容,几乎把船上值钱的东西都列出来了。大到锅炉、主机,小到几米长的钛合金材料制造的管路。应该承认,黑海造船厂虽然把“瓦良格”号航母当废铁出售的,却把不是废铁的东西都做了说明。

戴岳和张勇要上航母看看,船厂副厂长维尼克亲自陪同,萨沙还带了一台摄像机给他们拍录像。走到航母跟前,维尼克对张勇说:“你们不要抬头,‘瓦良格’已经被美国卫星固定了,每个上航母的人,卫星都能照得清清楚楚。”

航母的船舷上有两个登舰的舷梯,每个舷梯口有一个中年妇女站岗。她们是船厂保卫处的女保安,身穿苏联红军制式服装,腰间扎着皮带,皮带上还挂着一只小手枪。她们虽已中年,倒也英姿飒爽。

戴岳和张勇等人都是第一次上航母,站在这个庞然大物的甲板上,他们感到自己非常渺小。航母的甲板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到处锈迹斑斑,落满了海鸥的白色粪便,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第九章 黑海船厂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第九章 黑海船厂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3]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