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黑海船厂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2)


张勇要下到底舱去看看那4台主机,维尼克说:张先生,你不能下,下去就上不来了。
“为什么?”张勇问。
“这个船已经好几年没有人下去了,里面没有电源,没有照明设备,全船一共有3600多个舱室,如果走错了,就像进入迷宫,没法出来,会闷死在里面,变成一堆白骨。”
让维尼克一说,大家顿时感到浑身冷飕飕的。戴岳问张勇:你看它干啥?
张勇说:我关心这个。这是咱们国家需要的,这个主机,目前咱们做不了。据我了解,两台主机可以装一条驱逐舰。
戴岳说:别下了,上不来就麻烦了。
张勇是高级工程师,懂一些机械专业的东西。他本来想对照清单进行验收,既然下不去,就拿出清单对维尼克说:你要签字,保证清单上的东西都在,没有缺失。
“我保证。”维尼克痛快地在清单上签了字。
张勇想:苏联解体了,航母没人管了,能拆的东西都拆了,主机在7甲以下,就因为拿不出来,所以还在。不看也罢,反正丢不了。
张勇和戴岳的这次乌克兰之行,与乌方签订了两个文件。
1999 年8月31日签订了关于购买“瓦良格”航母的附加协议书。主要是将前期澳门创律公司所欠黑海造船厂的滞纳金和靠港费确定下来。
1999年9月2日签订了解决关于购买和交付瓦良格的一些争议的议定书。
据张勇回忆,协议盖章的时候,还有一段有趣的花絮。黑海造船厂的印章很大,船厂办公室主任拿着印章在张勇和戴岳的眼前晃了晃,有些炫耀的意思。印章外面有个不锈钢框架,定位之后,再用力一按中间的印章,“咔嗒”一声,像盖钢印一样。船厂办公室主任盖完章,还朝张勇一笑,那意思好像是说:看看,你们的章子没有我们的响吧?轮到张勇盖章了,他也学着对方的样子,用力一按,“咔嗒”一声,声音并不比对方的小。大家都笑着鼓掌。


签完协议,戴岳向乌方提出要看看航母图纸,维尼克带他们去了图库。图库很大,图纸很多,都是施工图。
“瓦良格”是由苏联时期的涅瓦设计局设计的,苏联解体以后,设计图纸留在俄罗斯,施工图纸留在乌克兰。
请读者注意,此时是1999年9月初,“瓦良格”的施工图纸还静静地躺在黑海造船厂的图库里,并不像香港《南华早报》发表的《中国秘密航母交易:大事回顾》所说:“1998年3月20日──航母的蓝图(重40吨)由陆路再经空运至北京。”
关于图纸的重量,在《济南时报》刊登的《徐增平:买回“瓦良格”的山东人》一文中,则是20吨,而非40吨。
《山东人》关于图纸的描述非常“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厂长告诉徐增平,那些资料起码有近20吨重,他们用了两个大资料库来放它。如果中方运回去再翻译的话,仅专业翻译就要一百人干两年,还要数十名其他技术人员再去核对校准,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