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阴差阳错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7)

戴岳一看,是新台币不是港币,就起了疑心,问:你们不是香港公司么?怎么又变成台湾的了?对方回答:我们的公司总部在台湾。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台湾咱没关系,没法查,他既然是香港的公司,可以让张勇去查。”戴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3月7日,张勇给戴岳打电话通报情况:经到远东公司办公地点调查,香港弥敦道××号没有这家公司,很可能是皮包公司。戴岳得知这个消息,就把这家公司放弃了,有关文件很随便地扔在桌子上。根本没有什么订票出国签协议的事情。

据戴岳介绍,他和前文提到的给邵淳提供材料的王××很熟,王××经常到他办公室来。他怀疑王××的那些文件是从他那里拿走的。

 

恰恰是在3月7日下午,王××去华夏证券公司找邵淳,邵淳不在,两人电话约定3月8日在王××的公司见面。

这两个版本中有两个问题对不上,一个是邵淳看到的是两家台湾公司的材料,其中一家有2亿美元银行本票,戴岳说的是一家台湾公司,是8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亿元)银行本票;一个是王××说戴岳他们已经订好了3月17日的机票,戴岳则说他们已经放弃台湾公司,根本没有订机票的事。

关于银行本票问题,我在王毅民那里查到了远东国际公司出具的台中市花旗银行8亿新台币银行本票的复印件,王毅民说,他没有听说有第二家台湾公司。而邵淳所说的是2亿美元的银行本票及其他材料,他已经作为附件上报中央,我无法核实,但邵淳言之凿凿:是2亿美元,不是8亿新台币。这就奇怪了,那2亿美元本票是怎么回事呢?

 

第十一章 阴差阳错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第十一章 阴差阳错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关于订机票问题,戴岳说,一个3月7日就被中止的项目,还订3月17日的机票干什么。再说了,我在1999年12月就被限制出境了,护照还扣在机场公安局入境办公室,我明知不能出境还会去订机票?戴岳这话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而邵淳当时只是听王××那么一说,并没看见机票的复印件。

另外,我在东方汇中公司保存的远东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借贷合同书》里,没有看到关于用“瓦良格”号航母做借贷抵押的抵押协议,只看到了《申请借贷确认书》中写道:企业或公司因西南制药一厂二期迁建项目需要资金,用公司投资项目作为抵押借款,申请金额为贰仟伍佰万美元……

高增厦则比较认同“戴岳版”、“王毅民版”的说法。他认为,这件事有他把控,不会让把航母卖给台湾的事情发生。

现在看来,要想把2亿美元的银行本票和3月17日的机票问题搞清楚,必须找王××。尽管从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并无东方汇中公司欲将“瓦良格”号航母做抵押,向台湾公司融资的证据,但是从当时王××交给邵淳的资料来看,却是有这种倾向的。于是国家高层领导根据邵淳上报的材料,责成国务院处理此事。3月18日的国务院会议决定:国家接手“瓦良格”项目。

 

第十一章 阴差阳错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国务院的这个决定,让邵淳一直悬着的心落下来了。他坚信,只要国家接手,这个船就有拖回来的希望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