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阴差阳错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10)

张勇问:什么事那么急啊?

吴巍说:是关于台湾商人要买航母的事。

张勇说:那也不用你专门跑来武汉一趟啊!你告诉我去深圳开会就行了……

吴巍说:邵总不了解你对台湾公司这件事的态度,担心你不去深圳。

张勇说:我的态度很明确,当初我就对刘兴元说过,台湾人参与航母的事情不合适。

第二天(3月26日)上午,张勇和吴巍从武汉飞到深圳,在深圳景轩酒店与邵淳见面。此时邵淳等人的一切行动,都在调查组的监控之下。邵淳知道,张勇不知道。邵淳也不能和他说。

邵淳告诉张勇:我想了解一下你和台湾公司接触的情况,另外就是讨论移交‘瓦良格’项目的事情。国家已经决定将“瓦良格”项目交给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下一步,我们要积极配合中船重工的工作。

邵淳主持召开了澳门创律公司紧急董事会,说是董事会会议,其实只有邵淳、张勇、吴巍三位董事参加。自从1998年10月10日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召开澳门创律公司董事会之后,公司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泰信达公司的李×已被开除,香港创律公司方面的徐增平、庄立祥等五位董事,也因所持澳门创律公司的股权减少而出局。

会上,邵淳详细询问了张勇接待台湾商人的情况,几乎每一个细节都问到了。

张勇说:他们不像是正常的商人,更像是混吃混喝的。

邵淳说: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截获了台湾公司涉足“瓦良格”号航母的情报,对方把2亿美元的支票都开出来了。我看到复印件了。

张勇说:邵总,能给我看看么?

邵淳说:这种东西不能带在身上。

邵淳没说情报来源,张勇也不便多问。

邵淳这次在深圳待了好几天,正式开会不到两天,其他时间用邵淳的话说,就是让张勇和吴巍他们好好休息一下,他说:你们前期太忙,太紧张了。

邵淳也想利用这个安静的环境清理一下思想。

自从1998年10月被调查,到1999年12月被停职,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邵淳除了应付调查组的询问,还要关心“瓦良格”项目的进展情况。

一开始,他自己有“航母情结”,加上被贺鹏飞的一番话所感动,就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这个项目,绝没想到这个事情这么复杂,问题这么多:不是国家行为,不是组织行为,只是军方的几个高级将领策划的一个项目而已。他也没想到徐增平会利用这个平台为个人谋取私利,把正事给耽误了。华夏证券公司支付了超出原标的一倍的资金,也没能把“瓦良格”拖回来,至今航母还停靠在黑海造船厂的码头上,给他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此时他的心情非常复杂,他对“瓦良格”这个项目爱恨交加。他不否认,“瓦良格”是个好项目,不管徐增平出于什么目的,是徐增平启动了这个项目。

邵淳认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佛”,有一个“魔”。有的时候,“佛”占主导地位,就会有正义感,有爱国心,干好事;但是如果一大堆钱来了,可能那个沉睡的“魔”就苏醒了,占了主导地位,总想我怎么弄一点钱装自己兜里。徐增平、李×等人,实际上都有这个过程。他不怪他们,要怪只能怪自己太感情用事,太想为国家做贡献。接着他又想,既然你想要做贡献,那么,由此而来的那些磨难,就只能算是做贡献的代价了。这样一想,他心情就好了许多,对下一步该怎么走,头绪也清楚了。

他还记得,1998年9月,徐增平和庄立祥第二次来找他,要求再借6000万人民币的时候,徐增平曾对他说:邵总,知道你不缺钱,就不说钱的事了。我可以通过关系给你办一个单程签证。将来有什么情况,随时就可以走。被他当场回绝:我出不了什么事情。特别是这个船,本身是好事,有什么必要?(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