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阴差阳错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11)
当时因为事情多,邵淳对徐增平的这番话也没细琢磨,现在回想起来,徐增平是想给他提供一条后路。邵淳心中有“佛”,自然也就不会想到“魔”的后路。
2000年3月27日,邵淳召集张勇、吴巍在深圳景轩酒店2710室召开的特别会议结束,邵淳让秘书王中整理了一份《特别会议纪要》,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张勇先生和吴巍先生表态,不计较个人得失,继续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权益人华夏公司的安排,配合华夏公司尽快理顺法律关系,保全资产,将船安全拖回。
最后,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在“瓦良格”号航母项目运作上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并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使航母项目恢复到初始运作的目的上来,并严格保密,避免出现不利影响。
邵淳组织召开的这次深圳特别董事会,为日后的“瓦良格”项目移交和澳门创律公司的资产分割打下了良好基础。张勇和吴巍的态度,也为日后国家顺利接收“瓦良格”号航母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
由于“台湾公司”的介入,“瓦良格”项目一下变成了一个“政治事件”。国家领导人的过问,使这个一直由民间操作的商业项目,终于变成了国家行为。从1998年3月徐增平拍得“瓦良格”购买权时算起,到2000年3月,这个像蜗牛一样缓慢行进的项目,这时开始驶入了“快车道”。
不过张勇一直认为,所谓“台湾公司”介入“瓦良格”项目之说,比较勉强。
2015年5月17日下午,我在北京采访邵淳时,张勇陪同采访。邵淳说起王××给他提供情报的事,张勇马上插话说:“邵总,王××这个人我认识,他请我吃过两次饭。”
据张勇回忆,大约在1999年七八月间,王××给张勇打电话,自报家门,说他是王××,要请张勇吃饭。张勇问他有什么事,他说见面就知道了。
王××约张勇在东郊民巷的首都饭店吃饭。一共在那里吃过两次饭,第一次主要是认识一下,没有谈实质性问题;第二次王××就提出了想参加“瓦良格”项目的要求,希望张勇给他介绍点事做做。张勇婉言推辞道:我只是帮助华夏证券公司干点具体事,其他事情做不了主。
我在胡乱猜想:会不会因为王××想参与这件事,给邵淳设了一个局,借机把事情搞大,把别人挤出去?
我在采访戴岳时,曾说起王××找过张勇的事,戴岳说:王××要插足,直接跟我说不就得了!
我不知道王××为什么舍近求远,不找熟悉的戴岳,却找不熟悉的张勇。
后来我专门与张勇讨论“台湾公司”介入“瓦良格”项目的可能性,张勇认为,两亿美元不是个小数字,在没签协议的情况下,可以说“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把银行本票开出来了,这是违反常规的,一般来说不大可能。
听他的意思,如果有这张银行本票,也是伪造的。
我问张勇:“到乌克兰找评估公司是你去签的协议,刘兴元和戴岳都没去,他们怎么知道评估报告3月18日出来?”
张勇说:“王××和杨秋实是亲戚关系。帮助联系评估公司的萨沙是杨秋实介绍的。也可能王××通过杨秋实去问萨沙,萨沙去问的评估公司。”(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