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阴差阳错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5)

邵淳整理这个材料的目的是要留下一个历史文件,以免将来发生什么事情,空口无凭。

材料整理出来以后,邵淳就派人给车××送去一份,一是送他备案,二是想催促他一下。

又过了一天(3月12日),还是没有消息,王××坐不住了,邵淳也坐不住了。他向公司领导小组负责人赵大建、程炳仁做了汇报,他们也认为应当对刘兴元和戴岳采取措施,现在已不宜把股权落实给东方汇中公司,但是要等一等调查组的意见,按调查组的意见办。

这时,古树林处长已返京,邵淳问他见了车书记没有,有没有新的精神?古树林说,见了,车书记的意见,仍然是落实债券债务。

这时,邵淳感到事情难办了。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对自己不会有好处,但为了阻止事态恶化,为了对国家负责,还是应当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把个人得失放在一边。他于3月13日和3月15日,两次书面报告了王××通报的情况和新动态,并再次提出了防范控制措施的建议。同时,按照调查组的意见,他和程炳仁一起,再次约见东方汇中公司总经理戴岳,强调指出:在“瓦良格”项目上,要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利益,妥善处理该船。

戴岳说:现在国家不要这个船,企业很困难,在船的运作上,只是单纯的商业运作,希望调查组明确表态,国家不再干预该项目的运作。

戴岳的态度,让邵淳感到事态非常严重,“瓦良格”项目再也不能让东方汇中公司继续运作下去了。可是,怎么办呢?

3月16日,邵淳约了国家安全部的一个朋友和总政的一个朋友见面,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个事到现在这个程度,怎么处置?

两位朋友都表达了相似的意见:如果按照正常程序上报材料,运转时间不够,必须采取特殊措施。

总政的朋友说:你把这个情况写下来,把严重性、紧迫性说清楚,再把给调查组的报告附在后面,直接报最高层。

邵淳有些犹豫,说:我报了,他们都不一定看得见。

国家安全部的朋友说:你报告里要写清楚,这是大事,特别紧急,哪个环节都不要压。

邵淳说:这玩艺儿是真的是假的啊?我心里有点拿不准,本来上级就在调查我,我再来个“欺君之罪”,这个事可就闹大了!

总政的朋友问:你现在能确认是假的么?

邵淳说:我不能确认。

国家安全部的朋友说:只要你不能确认是假的,只要你有你的消息来源,只要你向上级汇报的情况与你的消息来源一致,你必须报!你心里就是有问号也得报!万一你判断失误,不上报,这个事可不得了!

邵淳又思考了一会儿,心一横,颇有些悲壮地说:好,就按你们的意见办!他的这一举动,后来被人称为“冒死上谏”。

国家安全部的朋友说:你给我们一份,我们找渠道往上报,肯定会报得快!

邵淳和王中马上行动,很快材料写出来了,一式四份。3月16日,邵淳分别送给那两位朋友各一份,送给调查组一份,送给华夏证券公司一份。

邵淳对公司临时负责人赵大建和程炳仁说:你们按照程序上报吧!情况非常严重,要出大事,我报给你们,你们不及时上报,后果你们负责。

赵大建说:这个事情是你搞的,我们都没经手。

邵淳说:你要是不报,掉脑袋的是你!反正我报了,就没我的责任了。本来也没我什么责任。

程炳仁说:得,咱主不了这事儿,赶紧报,赶紧报!(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