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阴差阳错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2)

接着,刘兴元又半开玩笑地说,老张,咱们要能拿到两亿美金,不管从哪拿,大家一分,一走了事。张勇当时听了笑笑,没往心里去。

后来笔者在采访王毅民时,和他说起此事,王毅民说:刘兴元是个“大嘴”,喜欢胡说八道!他还说,将来每人弄个直升机,到船上玩去!

就在刘兴元胡说八道不久,一件与台湾公司有关的事情真的来了。

 

2000年3月5日,张勇刚刚处理完澳门创律公司拖欠物业费和租金的事情,到深圳办事,突然接到戴岳的电话,让他在深圳接待台湾新中华公司的两位客人。

戴岳说:你好好接待,有些情况问清楚。他们对“瓦良格”有点兴趣。

张勇接到这个电话,心里开始嘀咕:戴岳他们真要把“瓦良格”卖给台湾公司啊!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可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弄不好要出乱子。不管怎样,先见见这两个台湾商人再说。

张勇在深圳的上海宾馆给他们安排住处。刚开好房,客人就到了。初次见面,张勇对二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二人的年纪都在50岁左右,油头粉面,手上戴着很大的金戒指,项上套着很粗的金链子;每人提了一个皮包,沉甸甸的,不知是文件还是钞票;西装很新,像是专为这次见面刚买的。能展示的东西都挂在外头了。

张勇认为,真正办事的人不是这样的。张勇在商场上打拼几十年,也算是见过各种世面的人,打过交道的大小老板不计其数,大老板如李嘉诚、何鸿燊、霍英东等,小老板就不用说了。在商场上混,穿戴自然要体面,但也不是这样“武装”自己啊!

二人住下以后,拿出公司的营业执照给张勇看。那是台湾的企业执照,上面有国民党的党旗和萧万长的签字。他们解释说,萧万长秘书长分管国民党的“党产”。

我在写此书时,专门上网查过,萧万长自1997年至2000年是国民党“行政院长”,并非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或者是他们口误,或者是萧万长以前当过秘书长,他们叫习惯了。

简单寒暄过后,张勇就请他们在饭店餐厅吃饭,边吃边聊。张勇发现,这两位台湾商人像是饿了好几天,吃相很难看,谈吐也缺少斯文,有些不成体统。张勇想和他们谈谈关于“瓦良格”的事,他们也谈不出个所以然。张勇感觉二人来路不正,属于那种专门出来混吃混喝的“混混儿”。

第二天(3月6日)早晨吃早餐的时候,台湾商人对张勇说:张先生,我们今天去香港办点事,晚上回来,这个房间别退,房卡我们带着。

这种要求有点过分,给张勇的感觉是:如果真是国民党中央企业的代表,这也太丢脸啦!两间客房才几个钱啊!就这个样子还想买航母?张勇想拒绝他们的要求,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说:“房卡你们拿着吧!”他想看看二人还会怎么表演。

当天晚上,他们又回到上海宾馆住了一夜。张勇已经没有与他们继续交流的愿望了。

第三天(3月7日)早上,张勇对他们说:我也挺忙的,就不陪你们了,有关事情我们研究一下再联系。

就这样,他收回房卡,把房间退掉了。

张勇把接待二人的情况向戴岳做了通报。张勇问戴岳:他们是何方神圣?简直是乱弹琴!不像是正经干实事的商人。

戴岳说:你回香港到弥敦道调查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公司。他们要在,你拜访一下他们;要不在,说明是空的。你辛苦一点儿吧!

张勇按照对方提供的公司地址,到香港弥敦道××号一看。那是一个商业中心,二十几层高。按照名片上的户号一查,就一间房,一个员工说:我们在这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这家公司。张勇马上给戴岳打电话:戴总,这个公司是虚的,可能是个皮包公司。(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