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曲线买船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4)
1995年春天,邵淳趁出差的机会登上威海刘公岛,参观了甲午战争博物馆。此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他是怀着一种探秘的心情来到刘公岛的。在他的印象中,中国自明代以来,海军一直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长期有海无防,因此才会有甲午海战的惨败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但是他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中国海军近代史并不了解。当时的中国海军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也有说第七),那艘在甲午海战中沉没的“镇远舰”,排水量为7220吨,航速为15.4节,续航力为4500海里/10节,战斗人员编制为329-363人。这样大的战舰,当时全世界都不多见。100年前中国海军的装备实力让他感到震撼。然而中国海军最终还是战败了,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此次刘公岛之行,让邵淳增强了历史知识,也让他感到心痛不已。一个国家,没有像样的装备不行;有了装备,没有训练有素的将士也不行;有了训练有素的将士,没有坚强的领导层和人民群众做后盾更加不行。今日中国已经不是100年前的中国了,历史的悲剧绝不能重演。可是,自己不是将士,不是国家领导人,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呢?
让邵淳没有想到的是,在那次“心痛之旅”三年之后,他又遇到了一件更让他心痛的事情。
1998年5月13日至16日,印度尼西亚爆发了针对华人的“五月骚乱”,近1200名华人遇难,上百名华人妇女遭强暴。当时邵淳和他的部下、华夏证券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公司董事长吴宇,以及北京泰信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巍、总顾问李×在北京一家饭店吃饭,他们从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新闻中看到了“印尼排华事件”的消息,为华侨在印尼的遭遇感到痛心,甚至义愤填膺。邵淳说,美国遇到突发事件,总统就会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中国要是有一个航母战斗群在印尼那里就好了,一是可以对印尼的暴徒产生威慑,二是可以用航母把华侨接走。
可是,中国的航母在哪里呢?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印尼排华事件两个月之后,一桩与“瓦良格”航母相关的生意,真的找上门来了。

四
邵淳在泰信达公司里见的,除了吴巍、李×和陆昆来,还有两个陌生人,一个西服革履的高个子男人,一个穿陆军军装的上校军官。
通过李×的介绍,邵淳得知,高个子叫徐增平,是香港创律公司董事局主席;陆军军官叫庄立祥。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庄立祥还郑重其事地拿出他的军官证给邵淳看。
徐增平对邵淳等人谈起他买“瓦良格”号航母的情况。
徐增平说,这个项目是军方具体负责。他是“代表国家”暗中出面依民间商业形式运作。这是为国家、为民族做的一件大事……
邵淳说:重要性我都知道,这个船我听说过。但是为什么要你来办这个事?
徐增平说:买航母这是个秘密的事情,不能公开买,不能以国家的名义买。要以国家的名义买,那就贵了,我们作为小公司,名义上就是买回来改成赌船,这是小生意。乌克兰现在反正卖不出去,我们买就比较便宜。
邵淳问:你买多少钱?
徐增平答:2000万美金。
“2000万美金?”邵淳深感意外。
“是的,2000万美金。”徐增平说。
“你这个价钱买航母,我有疑问。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几年前的造价是33亿美元,这是对外公开的。33亿美元和你这2000万美元相比,差距太大了!”邵淳说,“当然,你没有它大,你这是6万吨,人家那是9万吨;你这没造完,人家那造完了。但你算他三分之一的钱行不行?五分之一的钱行不行?十分之一的钱行不行?你毕竟造了三分之二了,你怎么会是2000万美元?说不过去啊!”
徐增平和庄立祥对邵淳如此了解航母造价的情况感到吃惊。
徐增平解释说:这个船虽然说是造了三分之二,实际上后来停工以后,又把船上很多的设备拆下去了,电缆都割走了,现在是当废铁卖的。
“还有一点我不明白。”邵淳说,“既然是国家的事情,那国家有的是机构部门可以办,怎么会找到你们呢?再说了,如果是2000万美元,这对国家来说,算什么呀!一个小芝麻粒儿啊!”(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2]

顶一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