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曲线买船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3)

1998年6月,吴巍与泰信达公司之前的两家股东协商,签订了“关于转让公司股份的协议书”,对泰信达公司的股东进行了协议变更,由吴巍、李×、陆昆来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经泰信达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决议,由吴巍担任董事长,李×担任常务副董事长,陆昆来担任副董事长,聘任陆昆来为总裁,李×担任常务执行总裁;并聘任李×为特别高级顾问。董事长、总裁对任何重大事宜做决定时,必须报特别高级顾问审核。自此,李×取得了泰信达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吴巍名义上是泰信达公司的董事长,实际上已成为李×和陆昆来的助手。

因李×和陆昆来并无实际资金注入,无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按法律规定,吴巍仍担任法定代表人。

大约是在1998年5月,李×介绍吴巍认识了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邵淳。吴巍提出能否和华夏证券公司进行合作,邵淳说,具体业务他不管,只要对华夏公司有利,他可以把具体负责业务的人介绍给泰信达公司。后经邵淳引见,吴巍认识了华夏证券公司资金管理部副经理兼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宇。

据吴巍回忆,有一天,陆昆来在闲谈中提及他的朋友、香港创律公司老板徐增平,说他有背景、有实力,近期暗中“代表国家”出面在乌克兰投标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影响很大。李×听后很感兴趣,但不大相信。陆昆来说,日后徐增平来北京,可以介绍给李×认识。

1998年7月下旬,陆昆来告诉李×:徐增平来北京了。李×让陆昆来邀请徐增平来公司谈谈。徐增平来泰信达公司那天是个周日,吴巍不在公司,李×和陆昆来等人与徐增平见了面。吴巍下午来到公司,徐增平已经走了。

李×对吴巍说:我们谈得很好,有合作的可能。徐增平暗中“代表国家”出面,在乌克兰投标购买了航空母舰,需要资金支持,泰信达公司如能参与运作,一定很有意义,对国家、对公司都有利。

吴巍说:这么大的事,需要很大的资金,泰信达公司没有实力参与。

李×说:这是国家的事,资金有办法解决。

过了两天,李×邀请邵淳到公司见面,谈及此事。邵淳对此事不大相信,提出很多疑问。

邵淳说:我想看看材料。

随后,李×让陆昆来约徐增平来公司面谈。并让吴巍通知邵淳、吴宇参加。

 

第二章 曲线买船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邵淳当时正在对华夏证券公司进行全面整顿,事情很多,如果不是要和香港老板徐增平谈“瓦良格”,他可能就不去了。冥冥之中,也许是命运的驱使,他听说要谈“瓦良格”项目,就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吴宇一起去了泰信达公司的所在地--钓鱼台大酒店。

邵淳上次听到李×对他说“瓦良格”,就不由得心头一动。要想说清楚邵淳为什么会为“瓦良格”而心动,还要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经历和性格。

 

第二章 曲线买船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作者采访邵淳时合影。背景画框中的“正本清源”是无意间拍上的(康延平摄影)

 

邵淳祖籍辽宁省庄河县(现庄河市),1944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1962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1966年毕业,1968年下乡到河北省衡水地区故城县农村劳动;1970年调入故城县文化馆任美术创作员,1980年到河北省农业银行工作,1984年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计划部副主任,1990年任华能集团财务公司经理,1993年至1999年,先后担任华夏证券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兼总经理。

邵淳是个充满艺术气质的人。他不但喜欢美术,还喜欢舰模,尤其喜欢看军事题材文学作品,像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和汤姆·克兰西的《追踪红十月》等军事题材小说他都看过。

1993年,邵淳在《舰船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瓦良格”号航母花落谁家》的文章,不由得想入非非:如果“瓦良格”能“花落中国”该多好啊!

在邵淳为“瓦良格”花落谁家而“想入非非”的两年之后,他又经历了一次“心痛之旅”。(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7]

踩一下[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