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合力共振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9)

一个香港黑社会老大借给徐增平5000万港币,到期不还,黑社会老大把徐增平告上法庭。一位香港律师受聘为徐增平打官司。事后他对别人说:从未见过这样的人,欠了债还那么凶!黑社会老大也不怕。他(徐增平)公开说:你要钱,没有!我买航空母舰,钱已经用了。要钱你向国家要。要不就等国家给我钱了,我一分不少还给你。你要等得下,就再借1500万,不然我破产了,你×毛都拿不到!律师哈哈笑道:欠钱还理直气壮,一点都不脸红。那黑社会老大真又借给他500万!

徐增平一直对外宣称国家收购“瓦良格”号航母没有给他钱,等于是说国家“抢”了他的航母,这是抹黑、诋毁国家啊!

本书在《移交国家》一章中曾经写到,国家早在2004年收购“瓦良格”号航母时,一共支付了8.78亿元人民币,华夏证券公司扣除徐增平的欠款和利息,按照持股比例,分给徐增平和庄立祥1.2亿元人民币,徐增平嫌少,迟迟没有取走,这笔钱一直趴在北京一个“影子公司”的账户上。

没有人说得清楚徐增平在“瓦良格”项目上具体花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不过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他花的钱,有数的是那个200万美元的订金,再加上其它零散的开销,也就几百万美元吧!赚的钱,光是从华夏证券这方面,起码就有3亿元人民币。应该说,在“瓦良格”这个项目上,他是一个大赢家,不但大赚了一把有形资产,还大赚了一把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为他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无法估量了。

从国家收购“瓦良格”到现在,10多年过去了,徐增平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到处找人拉关系,想和国家要更多的钱,最后搞得大家都烦他了。熟悉情况的总参某部原局长顾国强3年前曾给徐增平发短信说:

 

徐老板:您好!

你还不明白国家为什么不给你结算吗?到处找关系十几年了,劳命又伤财,有用吗?2004年下半年的文件已判定性,谁都翻不了的!要想说得国家了解实情,只有一个团队团结一致,把全过程讲清才能还历史本来面目,不要再托什么“关系”了,白费力!十几年了所有人都找了,还找有用吗?应该醒醒!

我上述说话很不好听,但是一位真诚朋友的大实话!

不当之处望谅解!多多保重身体!

                  老友顾国强

 

网上关于徐增平的消息很多,除了他的声音,别的声音很少。一些媒体不明真相,纷纷把美丽的桂冠戴到徐增平的头上,有些赞歌唱得完全背离事实。

看看那些肉麻的标题吧!

《“我只有一件事高调,爱国!”——访香港创律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增平》

《军迷盛赞“红色资本家”徐增平》

《“瓦良格”的再生父母徐增平》

《徐增平表示购买前苏联航空母舰服务国家》

《他因爱国,送祖国一艘航母――辽宁号“来华”过程揭秘》

……

不知是徐增平在美化自己,还是媒体在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强加到了徐增平的头上。当大家看过本书对“瓦良格”来中国的真相披露,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评论《瓦良格迷局》的文章,有一段话我很欣赏:“市场就是一个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不能全力向前,也不能全身而退。赢得了金钱,赢不了名声;赢得了名声,赢不了人心;赢得了人心,赢不了自己。”

这段话本来是用来评论周济谱的,我倒是觉得,用来评论徐增平也比较恰当。

 

以我对“瓦良格”项目的调查了解,在民间操作阶段,除了贺鹏飞等策划人员,徐增平、邵淳的贡献最大。

徐增平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参加投标并中标;二是把邵淳骗了进来。

邵淳的贡献有三点:一是给徐增平钱;二是把徐增平从“瓦良格”项目踢出去;三是在“台湾公司”出现后,及时上报中央。这三点,都是关系到“瓦良格”项目命运的转折。尽管“台湾公司事件”很可能是一场“乌龙”,但是结果却是大家愿意接受的。如果没有国家接手“瓦良格”项目,单是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在那里折腾,不知还要出多少问题。

徐增平、李×、邵淳、吴巍、吴宇、张勇、戴岳等人,本来他们可以联手演绎一段航母佳话,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该多好!可惜,徐增平、李×等人商人气息太重,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使命,毁掉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吴宇对徐增平在“瓦良格”项目上的表现,归纳为三句话:起头有他、私心太重、漫天要价。

“起头有他”,不需多说。

“私心太重”,是说他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私自挪用买航母的专款,一会儿买房,一会儿还债,很多配套工作不能落实,延误了“瓦良格”归航的日期,也给邵淳等人带来了麻烦。

“漫天要价”,是指在航母被拖到大连以后,在国家准备收购的时候,他要敲国家的“竹杠”,居然开价4亿美元,阻碍航母正常移交国家。

吴宇对徐增平的评价,无疑是准确的。

在“瓦良格”项目上,让徐增平、吴巍、邵淳、吴宇、张勇、戴岳等人误打误撞,最后搞出了一场“航母革命”。特别是邵淳,作为“体制内”的官员,被上级认定属于“违规、违法”,并将其停职接受调查,仅从这一点来说,他要比徐增平和张勇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他是这场“航母革命”的主力,如果论功行赏,他的功劳也最大。当然,这是“航母革命”成功之后的说法。这就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最后没有取得成功,那么,在国民党编写的历史上,共产党永远是“共匪”。

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首审视“瓦良格”项目,高级领导也有局限性,且不说中国要不要搞航母这个大问题,只说对邵淳“胆大妄为”问题的认识,国务院领导就稍微有些主观武断,他说:一个证券公司,买什么航空母舰?肯定个人有好处,10%这是国际惯例啊!

调查结果证明,邵淳还真没有按“国际惯例”从中谋得个人好处。不但没有得到好处,还把自己的政治前途搭进去,断送掉了。

如此看来,邵淳这个人还真有点与众不同。就凭这一点,他应该被写进《中国证券史》和《中国航母史》。

(上部完)

 

第十四章 合力共振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关于《“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一书连载情况的说明

 

各位读者:春节好!

2020年新年伊始,我的长篇报告文学《“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在“听雪斋书馆”公众号上连载,受到众多读者朋友的赞誉。他们认为,多年来关于中国航母“辽宁舰”的历史,众说纷纭,十分混乱,此书厘清了这段历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值得点赞。很多人询问到哪里可以买到此书,在此,需要和大家说明一下关于此书的一些情况,并向关心我的朋友表示谢意。

 

一、此书尚未正式出版

自2017年开始,本书的部分章节先后在《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人物传记》等刊物上发表,社会反响较好。2017年发表在《北京文学》第十期上的《一个中国公民的航母梦》,曾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并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编选的《2017年中国报告文学选》。但是,此书的出版在多家出版社遇到“阻力”,书稿内容编辑们都说好,但是总编辑们都提出,要我出具一份权威部门的审稿证明,而此书的内容复杂,涉及的范围广,没有一个单位的某个人比我更了解情况,特别是海军机关,他们只了解“辽宁舰”,不了解“瓦良格”。所以,我无法提供这个审稿证明,出版社只好放弃。这期间,媒体仍在继续炒作“徐增平为买航母倾家荡产,把航母免费送给国家,没有拿到国家一分钱”的故事。后来,邵淳的一位非常仗义的朋友挺身而出,认为不能继续由着这帮人胡说八道,毅然出资十余万人民币,赞助出版了该书,而且是彩色印刷,免费赠送国家机关、部队机关的领导和媒体朋友,目的是不让更多人上当受骗。(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3]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