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步步惊心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2)

这让邵淳心里更不踏实了:船是真的,民间操作是假的,这怎么弄啊?

多年以后,邵淳才得知,1998年3月17日徐增平在乌克兰中标以后,有关部门向上级汇报了有关情况,结果捅了“马蜂窝”,有关部门切断了与徐增平的联系。

 

第四章 步步惊心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1998年国庆节期间,徐增平为庆祝香港创律公司成立10周年,在香港举行系列庆典活动,其中包括盛大的酒会、演出等。邵淳、李×、吴宇、吴巍应邀到香港参加庆典活动。邵淳也想借此机会考察一下徐增平的公司,再问问他关于“瓦良格”的事情。

徐增平的香港创律公司并不大,庆典活动却十分隆重奢华。参加酒会的重要嘉宾,每人一个500克重的纯金纪念牌,按当时的黄金价格折算,大约价值5万人民币。不算其它花销,仅纯金纪念牌一项,当时就花销二三百万人民币。邵淳没要他的那个金牌。

 

 

第四章 步步惊心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邵淳参加香港创律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

   左起:邵淳、徐增平、张勇(张勇提供)

 

邵淳和李×、吴宇、吴巍考察了香港创律公司。香港达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应邀参加陪同。

徐增平的香港创律公司设在香港世贸中心大厦内,一共租了两层楼面,总共有1000多平方米。

徐增平的办公室非常大,大约200平方米。屋内有多个工艺架,分别摆放着各种紫砂壶和高级烟斗,据说那些产自世界各地的高级烟斗都是用特殊材料制造的,价格不菲。

敞开的办公区有300平方米,只有十几个人办公,很多位置是空的。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这样的铺张和奢华是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的,否则将会入不敷出。邵淳看到如此“气派”的公司,不由自主地蹙了一下眉头。这个细节被张勇捕捉到了。张勇也不理解,徐增平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排场。

看过办公环境,又听徐增平介绍公司经营情况。这时徐增平提出,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筹资困难,希望泰信达公司能从航母的安全出发,提前支付按协议规定船到后60天内应付的款项,他会立刻办理拖船手续,保证航母10月底启航。

据吴巍回忆,由于有了这个变化,大家心里产生了一些怀疑和不安。

邵淳向徐增平提出质疑:怎么证明你这个事是为国家干的?你说是国家行为,民间出面,你有“红头文件”么?

徐增平说:有。

邵淳说:我要看看。

徐增平说:得请示。

邵淳在创律公司待了一个小时,随后来到张勇的达程公司,徐增平则没有跟随。

张勇是山东省蓬莱市(原蓬莱县)人,1938年出生,1955年在北京第26中上学时入党,1962年大学毕业后曾留校工作;1963年起,先后在北京、西安、武汉工作,历任工程师、总经理、公司董事等职。1989年移居香港,任香港达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

1998年8月的一天,张勇接到李×的电话,让他到北京来一趟。他到北京之后,才知道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瓦良格”航母的事情。澳门创律是个空壳公司,主要业务还是在香港。他被李×推荐给泰信达公司董事长吴巍,因为他有香港的身份,便于在香港和澳门开展工作,可以帮助泰信达公司协调与香港创律公司的关系。

张勇的达程公司设在香港会展中心的大楼里,公司员工不多,办公面积不到100平方米,还没有徐增平的总裁办公室大。张勇的办公室就更“寒酸”了,不足20平方米,除了办公用品,没有其他陈设,与徐增平的公司相比,有天壤之别。但邵淳恰恰看中了张勇公司的朴实无华。他在张勇的办公室拍照留念,并和张勇一起聊起下一步的工作。

 

第四章 步步惊心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邵淳(左)与张勇在张勇办公室合影(张勇提供)

 

邵淳对张勇说:“你这里可以作为华夏的一个窗口公司。我们没有合适的人选,派不出人到港澳来,你的身份、你的经营理念、你的处事方式,很适合与华夏合作。把你的资源贡献出来吧!咱们一起干,房租费、人工费、水电费,全部由华夏提供。我宁肯把华夏的钱丢在你这里,也不丢在徐增平那里。他太铺张了,把钱放在他那里我不放心。”

 

泰信达公司在钓鱼台大酒店租了几个房间,作为“瓦良格”项目的办公室,有关人员开始集中办公。张勇也在那里住过一阵子。

那段时间,邵淳经常在晚上到钓鱼台大酒店和张勇等人聊天儿。邵淳对张勇说:“欢迎你到这儿来。‘瓦良格’项目是大事,目前比较隐秘,对外、对家人都不要说。大家以后在工作中慢慢互相了解,增加默契,目的是为了一个目标――把‘瓦良格’项目搞好。”

通过闲聊,邵淳与张勇之间逐步加深了了解,密切了关系,几乎无话不谈。那时邵淳就对张勇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徐增平为了搞钱,大话连天。”

“事实证明,邵总看人还是很准的。”张勇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邵总之所以被徐增平牵着走,主要是他对航母这个项目感兴趣。他太想把‘瓦良格’买回来了!徐增平把‘瓦良格’这个诱饵甩给他,算是找对了对象。邵淳对‘瓦良格’的热情,是一种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从1998年10月份开始,张勇代表泰信达和华夏证券公司在香港负责“瓦良格”项目的对外联络和办理有关的法律文件。

 

第四章 步步惊心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1998年10月,在张勇办公室合影

左起:吴宇、张勇、吴巍(张勇提供)

 

徐增平的香港创律公司,看上去很气派,似乎很有实力,但邵淳看了徐增平的公司,对他更不放心了,购买“瓦良格”是一个投资巨大的涉外项目,很多事情不好把控。

在邵淳离开香港之前,徐增平回话:经请示,文件属于国家机密,不能出示。

邵淳有些不快:文件都不给我看,我怎么出钱啊?

徐增平说:领导面谈行不行?

邵淳说:行。

他以前在中国工商银行计划部当副主任,经手过一些没有正式文件、领导交办的事情,所以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他问徐增平:见谁?

徐增平说:海军副司令贺鹏飞。

邵淳说:可以。

徐增平说:好,那我们联系贺鹏飞将军见你。

邵淳此时已经打定主意,如果没有红头文件或有关领导出面证实此事,他一分钱也不会出了,已借出的钱也要收回。如果徐增平所说为假,要坚决追究他的责任。

 

第四章 步步惊心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据《山东人》一文介绍,乌克兰对购买“瓦良格”号提出的四个条件之一就是“要提供由一流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证明该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金以上的存款”。1998年“农历除夕,创律集团筹集的资金全部到位,香港汇丰银行开出了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

徐增平拍得的“瓦良格”号航母,中标价为2000万美元。按说,徐增平有5000万美元的存款,支付2000万美元应该轻而易举,而他却在支付了200万美元的定金之后,陷入了艰难的筹集资金的困局之中。那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不知道徐增平是怎么弄出来的。实际情况是,购买“瓦良格”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华夏证券公司的子公司,而徐增平对外从来不提华夏证券公司,也不提邵淳的名字。

最近网上出现的一篇内容与《南华早报》的《“不幸功臣”》相似的文章《徐增平再揭瓦良格航母的秘密》(以下简称《航母的秘密》)披露,徐增平买航母的钱是国有企业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航天控股)提供的。

明明是华夏证券公司出资,怎么又扯到航天控股公司去了?这篇文章是有人授意记者这样写的?还是记者自己“挖”出来的材料?笔者不得而知。

《航母的秘密》一文披露,2004年6月,创律地产公司还和航天控股公司打了一场官司。原因是香港创律地产公司以坪洲一块41800平方米的土地作为抵押,航天控股公司“于1997年以15%年利率借给徐增平香港公司创律地产一笔3.3亿港元的两年期贷款”。“2004年6月,创律地产控告航天控股,指称航天控股仅曾向它借款2.51亿港元。双方在2007年解决了诉讼。”(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