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黑海船厂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7)
他们来到码头,戴岳找了半天没看到拖船在哪里。经维尼克指点,他才发现两条很小的拖船停在航母旁边的暗影里,怪不得没看见。
两艘拖船挂着英国的“米”字旗,一些水手正在用海水冲洗甲板。
张勇说:这个拖船太小了吧?能拖动航母么?
维尼克说:大拖船,租金很贵的。
戴岳说:拖船的吨位太小。如果遇到风浪,拖船可能就被航母拖走了!
张勇说:我们中国有句俗话,‘买得起马,就备得起鞍’。你们还是帮助联系大拖船吧!
维尼克耸耸肩膀说:好的,我们马上叫他们走。
维尼克在与张勇的交往中渐渐建立了友谊,交流起来也就比较放松。有一天,维尼克对张勇说:张先生,航母的资料都装在我的脑子里,中国方面如果需要我的话,我愿意到中国去。在我手里建造的航母不下10艘了。
张勇说:好的,需要的时候一定邀请你去中国。
回国途中,戴岳、张勇、刘继一起去了一趟土耳其,目的是想了解一下把“瓦良格”拖回来过土耳其海峡的问题。
乌克兰马什公司帮助他们联系的那个土耳其富豪,介绍了一个在土耳其海关工作的原海军退役少将,双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贵宾室见面。
退役少将首先强调了这件事情的难度,他说:土耳其海峡是重要的国际航道,每天从这里经过的船只很多。你们这个船很大,又没有动力,很难操纵。海峡有的地方很窄,如果大船搁浅,就会把整个航道堵上。另外,海峡两岸的名胜古迹很多,一旦大船失控,撞上去,土耳其的损失就大了。不过……退役少将停顿了一下,拍着自己的胸脯说,给我500万美元现金,我会把上上下下所有的关系打通,让你们顺利通过。
张勇说:500万太多了,二三百万怎么样?
退役少将坚定地摇头。
张勇对戴岳说:咱也不了解他的情况,不知到底能办到什么程度,这事咱俩定不了,以后再说吧!
戴岳点头表示同意。
张勇对退役海军少将说:很高兴认识将军阁下。我们下午还有事,回头我们向家里请示一下再谈。
当天晚上他们就离开了土耳其。在飞往敖德萨的飞机上,张勇对戴岳说:要把‘瓦良格’拖回来,难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大。这一趟买路钱恐怕少不了。
戴岳说:回去向邵总汇报,让他定吧!
船舶专家崔正雄两次赴乌克兰,回来以后都写了报告交给邵淳和高增厦,报告称,航母的动力机械保护情况良好,可以利用的价值很高,并对该船提出三种处置方案:一是按照原设计续建,建造成一艘战斗舰;二是可以改造为一艘训练舰;三是将其拆解,进行研究,为中国建造航母形成技术储备。邵淳看了这个报告很高兴。他和高增厦决定派专家去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航母的目的,就没想要改造成赌船,所以专家的报告中根本没有提到赌船的事情。
崔正雄在1999年9月16日撰写的《对〈瓦良格〉舰技术考察的简报》中,特别提到“关于提供资料情况”。
崔正雄的报告说:一、工厂只提交供拖运所需的文件、图纸共21份。二、“瓦”舰施工设计图纸工厂存量很大(据过去了解有18000-20000份),但这次按合同一份也不提供。三、技术含量很高的“库”舰(即“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笔者注)技术设计资料工厂都有。但未让借阅图纸目录。在厂期间,查阅了“库”舰的型线图、总布置图和动力装置说明书等三份技术设计绝密资料。上述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资料,根据合同(原合同未要求)不提供买方。以后如果买方需要,要另行谈判签合同。(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