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尾巴”要出国 (四)《我在美国当律师》(3)
“我父亲和他是老战友,五十年代就在一起……”张晓武有意加重了这层关系。
后来,几经周折,各部门都感到十分为难的情况下,张晓武得到了一个内容比较模糊的介绍信,大意是:我校学生张晓武欲去美国留学,请予办理出国护照。
“我校学生”,未明确是应届毕业生,可以蒙混过关啊!
第一道难关就这么闯过来了。
张晓武给自己降了一级还不够,接下来他又要给父亲降职。他马不停蹄地回到青岛,让父亲设法去开具一封证明他是师级干部不是军级干部的介绍信。这时父亲已赋闲在家,便到有关部门几经交涉,终于开出这样一封信。信的用词也很含糊,但它让人觉得张晓武的父亲原来是师级干部,现在已离休。
第二道难关就这样也闯过来了。
接着便是进军公安局。
公安局护照科的工作人员在看过张晓武的材料之后,问:“你父亲是哪一年正师级?离休之后没长一级啊?”
张晓武说:“我父亲离休早,六十年代就离休了,没给长。”他尽量把谎话说得自然些。
对方看了张晓武一眼,像是不大相信,但也没说什么,把材料送到里面去了,出来后对张晓武说:“你一个月左右再来看看。”他指了指外面的告示板,那上面写着许多已办好护照的人的名字。
走出护照科接待室的门,张晓武轻舒一口气,第三关已过了一半,就等着拿护照了。
这一个月,他度日如年。他听说公安局对有的办护照的人要进行外调,如果对他也作外调,那就要露馅了。一切努力将会付之东流。这时候他又想方设法托关系,想找到与护照科有关系的人,尽快把他的护照办出来。托人的时候还不能明说他不符合出国条件,不然谁也不敢帮忙。找来找去,人情连了一大串。他首先找到一个好朋友,好朋友找到自己的连襟。连襟找到当出租车司机的朋友,这位出租车司机的战友是一个工厂的团委书记。团委书记的一个朋友在公安局的某个科做事。而这位某个科的先生还不是直接认识办护照的,他在科里又托人……
苍天不负苦心人。张晓武的护照没有出现什么岔子,终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办好了。当张晓武在护照告示板上看见自己的名字时,心里真像“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畅快。一件完全可能办不成的事情,居然让他七折八拐地办成了!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学硕士,美国多了一个法学博士。
张晓武是中国第一个到美国大使馆参加美国法学入学考试(LSAT)的中国学生。
在长达五个多月的办理出国手续的过程中,张晓武一直处于非常紧张的精神状态之中。几度柳暗,几度花明。回首往事,他不无调侃地说:“办出国手续的过程,对我是个很好的锻炼,为我到美国闯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护照办好了,签证拿到了,按说应该松口气了,但是在没有迈出国门之前,他的心情仍然很紧张,生怕在登上国际航班的那一刻,再发生什么意外,他知道自己并不是通过光明正大的渠道达到出国目的的人。他再一次体会到了“做贼心虚”的滋味儿。
1986年7月11日,一架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把一位研究美苏全球战略的中国政治学硕士生,载向了地球的另一端,到那里更全面地研究美国去了。
在回顾这段经历时,张晓武坦诚地承认自己钻了空子,说了谎话。但他更看重这个闯世界的艰难尝试。他不希望别人效仿他的非法手段,他需要把心灵和手段分离开来,只留下那种克服万难的韧力。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张晓武、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我在美国当律师》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