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尾巴”要出国 (四)《我在美国当律师》

难迈的国门
李忠效手记——
每一个拿到“1-20”(美国留学签证资格证明书)的人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一番,张晓武也不例外。因为有了“1-20”就可以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领取进入美国的签证了,仿佛这时从中国到美国只有一步之距。
但是,“1-20”只是美国发给你的一个“路条儿”。在你拿到正式签证之前,在中国还有一系列的出国手续要办,也就是说,你想出国,首先得中国方面批准。张晓武恰巧这时在这个环节上遇到了麻烦。
好像是故意和张晓武过不去,就在他拿到“1-20”的时候,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一项关于留学生出国问题的新规定,明确指出,所有研究生院的应届毕业生不许出国留学;所有获得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必须在中国工作两年以上才允许出国深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所有要求出国的学生严格把关,凡属国务院规定范围之内的人,拒开介绍信。而没有单位介绍信就无法到公安局办理出国手续,拿不到护照。
张晓武一下凉了半截。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放弃马上就要到手的机会么?不!决不!他又想起了那句话:事在人为。
他不得不重新分析所面临的形势。一分析,又来了问题。原来还有一个称为“二号文件”的条文,规定,凡是父亲的级别是副部或副军以上干部的学生,出国手续要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高干子女出国如果没有直系亲属作经济担保,原则上不准予出国。
张晓武冷静地分析形势,发现自己面临三道难关:一,学校不放人;二,父亲是高干;三,假如头两关过了,公安局那里也不一定会顺利地拿到护照。
但不管怎么样,以他惯有的不怕挫折的性格,他决心试一试,三道难关要一个一个地攻。
他父亲的战友和朋友几乎都在军界,地方上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靠自己努力,联络各种关系,打通关节,循序渐进地排除万难。
研究生院负责学生出国留学工作的是一位副院长。张晓武以前从没和这位副院长说过话,他不擅于走上层路线,可是为了出国,这次只有硬着头皮去见副院长了。
副院长的办公室门关着,张晓武在门前来回走了几趟,没敢贸然闯入。因为找不到适当的借口。他很苦恼,那道门像一座沉重的大山横在他的面前,几次都令他望而却步。
终于有一次他走到那个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发现门半开着,从那半开的门可以看见墙上挂着的一幅条幅。他听人说过,副院长喜欢书法和水墨画,那个条幅就是他自己写的。张晓武虽然对书法没什么研究,但他毕竟在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教过几天书,耳濡目染,对书法艺术也略知一二。就他的眼光来看,那个条幅写得还真不错,不比那些被称为书法家的人写得差。他灵机一动。决定就从这幅字上作文章。
他装出一副忘情入境的样子,目光注视着那条幅,先是探进一个头,然后探进半个身子,旁若无人地竟走到了那幅字跟前,站定后,欣赏起来。他感觉到他的身后正有一双惊奇的眼睛在盯着。
“怎么,你也喜欢书法?”张晓武的身后响起副院长的声音,语调是和蔼可亲的。
“哟,副院长,我……”张晓武原想装作被条幅引入而忘情欣赏的样子,但这时面对副院长,却语言迟短了。
“哦,没关系,没关系,坐吧。”
张晓武规规矩矩坐下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他心中暗喜。
“你也喜欢书法?”副院长问。
“是的,我以前在工艺美术学校工作过,知道一点,只是知道一点,不会写……”
接下来副院长问张晓武的姓名,是哪个所的,然后两人就侃起了书法。两人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小时,张晓武起身告辞,副院长答应过几天送他一幅字,两人像已成为忘年之交。(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