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望乡 《升起潜望镜》

第十一篇 望乡  《升起潜望镜》

望 乡

 

  在鸽子海十五号海区的西北角有一个橄榄形的岛子,叫绿琴岛。从海图上看,它的形状更像一粒老鼠屎。

绿琴岛并不绿,远远看去,满眼褐色的山石。走近了,才可以看见石崖下面,山坳里,可怜巴巴地长着几棵瘦瘦的绿树。历史上想必也不曾绿过的。所以称绿,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至于说琴,那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我们对绿琴岛不屑一顾。但是我们艇上有个叫王天道的水兵例外。我发现他望岛成瘾。

王天道是信号兵。潜艇水上航行或锚泊时,他的战位在舰桥上,武器是一架望远镜,职责是对空对海瞭望。

绿琴岛北面是大陆。大陆的山挡着北来的风,绿琴岛挡着南来的涌,于是,绿琴岛与大陆之间便出现了一条带状的平静的海域,是舰艇锚泊的好地方。每当白天训练完毕,我们的潜艇就开到这块锚地上抛锚。

从抛下锚到睡觉之前,有很长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闷了一天的水兵们,都纷纷爬到舰桥上去,吹吹海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候锚位离岛子较近,太阳落山之前,肉眼就可以看见岛上的人或者狗来回走动。有一次王天道说他看见了一只猫在撵耗子,我们都不信。几千公尺之外。望远镜也不会看见耗子的。

夕阳西下时分,在岛上歪七趔八的巨大怪石的阴影里,那几户渔家房上袅袅升起的炊烟,梦幻一般在紫红色的霞光中弥散,倒也别有一番情致。偶尔,我们也能闻到从岛上晒鱼场飘来的既沁人心脾又令人作呕的鱼腥味儿。我倒是挺爱闻那味儿的。记得我小时候我们丹东蛤蟆塘那地方常常有挑担卖虾酱的,姥姥隔几天就买一碗回来给我蒸鸡蛋羹,挺好吃的。那岛上飘来的鱼腥常使我想起小时候吃的虾酱,闻着那味儿就可以下饭。

海上锚泊的生活十分单调,为了打发那枯燥的时光,水兵们也时常借用王天道的望远镜,东望望,西瞧瞧。少不了要往岛上望几眼,少不了再发几句有甜有酸有荤有素不负责的议论。

“真不明白,大陆上有的是地方好住,这些人于吗要住到这么个穷兮兮的岛子上来?

“这里倒是流放犯人的好地方。”

“嘿,我发现渔家姑娘的屁股格外大……”

我从没听过王天道对绿琴岛发过任何议论。别人议论时,他的表情总是木讷讷的。他自己用望远镜看岛子时表情却格外丰富。不知是因为他看得多了,还是记性好,我发现他对岛上的景物十分熟悉,他居然能说出哪一条狗是哪一家的。

“你能说出哪个姑娘是哪一家的么?”有一次我和他开玩笑。

他的脸腾地红了。其实我并无别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作为瞭望兵,他是绝对称职的。他的眼“尖”。

岛子上面有一块空地,空地那边有一道白墙。我们都猜不出那白墙作什么用,他说是放电影的。有一天晚上,岛上果然放起了电影,大家都抢着用望远镜看,可是只影影绰绰看见人影晃动,看不出所以然。他不慌不忙把望远镜要过去,看了一刻,说:“是《青松岭》。”

别人再一看,果然觉得像。

隔着一两千米的距离用望远镜看电影,倒是挺浪漫挺有趣儿的。别人有心浪漫一下,却眼力不足,于是只有让他独享了。好在不是什么新片子,别人也不怎么妒忌。他却看得津津有味儿,说《青松岭》比《红灯记》好看多了。

我和王天道同期入伍,我听说他的家离部队驻地不远。每逢过年过节,谁都盼着争取个假期回家看看,可是王天道一次也没要求回去过。这使我们很受感动。他也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艇长说:“作为革命战士,就应该像王天道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政委说:“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军人才是真正的军人。”在他服役第三年的冬天,有一次我们艇又在绿琴岛锚地抛锚。原计划第二天训练三号科目――鱼雷攻击,忽然夜里天气骤变,刮大风下大雪。指挥部来电:因风浪太大目标舰不便出海潜艇原地待命。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