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军魂——阎保健的故事 (4)

四、向核潜艇诀别

 

2014年4月30日上午,潜艇基地有关人员向阎保健汇报了远航的准备情况。阎保健听完汇报,就有关问题做出指示和安排。

 

  中午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阎保健对大家说:让陆医生先到机场办理登记手续,托运行李,我们到基地转一下。
 
  周波听了以后,不由得一愣,心想:首长怎么回事啊?原定的计划是直接去机场,这么临时一改,时间就非常紧张了。他问司机小孙道:怎么样?时间来不来得及?
 
  小孙说:要全部转一圈,时间太紧。稍一耽搁就赶不上飞机了。
 
  周波对阎保健说:这次时间太紧了,下次来再说吧!
 
  阎保健固执地说:还是去看看。一定要满足我这个心愿。让我看看。
 
  李春雷心里清楚,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很重,他要向核潜艇基地作最后的告别。
 
  大家抓紧吃饭,然后提前出发。李春雷对司机小孙说:把车开快一点。
 
  周波安慰阎保健说:作训迷彩服、作训靴先放在基地,去北京检查看看,8号再来送他们。
 
  阎保健说:还送啥送啊?这一去就回不来了。
 
  周波说:这次送不了,等他们远航回来,咱再来接。
 
  阎保健没说什么。
 

汽车进入基地的范围,要到核潜艇码头还有很远一段路,在一个能看到核潜艇码头的高坡上,阎保健说:时间紧,就在这里吧!

 

汽车停下来,阎保健下车,对妻子和女儿说:你们在车上,谁也不准下来啊!然后把手机交给周波,让他以远处的码头为背景拍照留念。
 
拍完照片,阎保健双手合十,喃喃自语:“我对不起你们,我最后没有和你们在一起把那三天海出完,我对不起兄弟!”然后就哽咽了。
 
  周波说:“首长,你别这个样子,你将来好了再来。”
 
  李春雷和女儿都下车来搀着他,这时他情绪完全失控,竟然失声哭了出来。
 
  最后他双手合十,向着远处的核潜艇码头说:“我祝福你们,祝你们把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再见了,核潜艇!”
 
  李春雷、海娃、周波、司机小孙被阎保健的情绪感染,也都忍不住流下泪来。
 
  因为时间紧张,李春雷、海娃把阎保健拉上车。在车上,谁也不说话,只有哭声。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首长哭。”周波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说,“很悲痛的样子。”

 

“我和他结婚30年,第一次看到她情绪失控。”李春雷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说。

 

  这次远航,对于战略导弹核潜艇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阎保健把这件事看得很重。按计划,最后是他随艇出海进行“临前训练”,检查验收远航准备情况。他对没有出这三天海一直耿耿于怀。
 
  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李春雷劝阎保健说:你放心,你的心这么大,现代医疗水平这么高,不要紧的。你太累了,老天爷让你休息休息。
 
  阎保健说:老婆我告诉你,我第一次写遗书的时候,一晚上没睡着觉。那时候我们很害怕,大家都写了遗书。
 
  李春雷知道,丈夫第一次写遗书是导弹核潜艇搞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如果火箭在发射时发生爆炸,就将艇毁人亡。那时阎保健是导弹核潜艇上的副导弹长。
 
  阎保健接着说:后来又写了很多次,加起来有20份了。现在经历的多了,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害怕了,生死早已置于脑后了。这次我得了这个病,我并不害怕,何况我自己的感觉并不很糟糕。唯一遗憾的是还有三天海没出。我这一辈子是搞核潜艇的,我要给我的核潜艇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李春雷说: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你非常圆满。虽然这三天海,你作为海军机关带队的领导,没有亲自去海上检验,但是你这种精神,你这种心胸,已经圆满地给国家交出答卷了。你还想怎么着?你非要死在海上才叫圆满么?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核潜军魂——阎保健的故事 (4)​​​​​​​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