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特殊时期的特殊战斗集体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时间:2022-08-19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陈右铭 李忠效
点击:...次



附录三 特殊时期的特殊战斗集体
--原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参谋昝云龙、王德宝、姜来根采访录
李忠效
2011年5月17日,原中国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陈右铭逝世。他在生前未能看到此书的出版。他在遗嘱中交代给子女负责此事。光阴似箭,一转眼就过去了7年,此书出版事宜仍无进展。2018年9月,陈右铭的遗嘱执行人、长女陈晋南(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启动了书稿的修改和出版事宜。
20多年前完成的书稿,由于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其中部分内容表述不够准确,陈晋南建议我修改,并再找几个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补充当年核潜艇工程办公室的情况。我表示赞同。2018年11月14日,陈右铭的大女儿、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陈晋南博士帮我约了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三位健在的老参谋昝云龙(84岁)、王德宝(84岁)、姜来根(79岁),在姜来根家里见面。昝云龙是专程从深圳赶到北京的。
采访进行了四个小时,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料,现将采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出来,作为本书的补充。

核潜艇工程(代号为09)办公室成立于1966年9月,撤销于1977年12月,一共存在了11年多。期间的隶属关系多次变更,很多人搞不清楚。根据他们介绍的情况,我把隶属关系梳理了一下,大致情况如下:
1966年9月,国务院第六机械工业部(简称六机部)成立核潜艇工程办公室,陈右铭为主任。
1968年2月,国防科委成立核潜艇工程办公室,由海军、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和六机部的人员组成,陈右铭为主任,负责处理研制核潜艇的日常工作。
1969年10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文,决定成立“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即09工程领导小组),由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国防工办、海军及有关工业部的领导组成,共18人。全称是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先设在七院,不久改设在海军,陈右铭为领导小组成员兼主任,陈世谦、李海亭为副主任。09办公室由中央专委直接领导。
1970年12月2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远洋测量船工程(代号为718)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海军,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陈右铭兼任办公室主任。
1974年2月1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核潜艇工程、远洋测量船工程两个领导小组合并,合并后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仍设在海军,陈右铭为主任。
1977年12月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核潜艇、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其工作移交国防科委统一领导。
据姜来根等人回忆,1970年前后,核潜艇工程办公室成员有18人,分为4各组,各组第一人为组长。
1974年2月,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办公室合并后,核潜艇工程办公室的人员有所调整。
1977年12月,核潜艇、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撤销,其工作移交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昝云龙、姜来根、王德宝、仇世民、柏森5人转去国防科委,其他人员留在海军。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核潜艇工程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抓总”。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办公室的职责远远超出了“组织管理和协调抓总”的范围。
办公室的工作机制是,各组分工负责了解本专业的设备制造和进度,重大问题需及时请示汇报办公室领导。
在我采访的三位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参谋当中,王德宝是第一个调来09办公室的,姜来根和昝云龙稍晚一点。
王德宝是山东省章丘人,出生于1934年,195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七研究院701所工作,1963年调到七院政治部干部处当干事,1968年3月调到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当参谋。退休前任国防科工委科技部海军装备技术局局长。
姜来根是浙江省余姚市人,出生于1939年,1963年毕业于大连海军工程学院(即海军工程大学),先后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703所、海军驻华东地区有关工厂军代表室工作,该军代表室参与了核潜艇有关配套设备的研制工作。华东地区工厂有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水泵厂、上海阀门厂、杭州汽轮机厂等。1970年4月调到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当参谋。退休前任总装备部军兵种装备部部长,现任国家国防科工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合作司咨询专家、浙江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咨询委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昝云龙是四川省乐山市人,出生于1934年9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系,1958年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70年9月调到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当参谋。姜来根有军籍,昝云龙是不穿军装的参谋。当时办公室和他一样不穿军装的参谋还有王德宝、仇世民,以及打字员董松宝等人。不久,他们都获得了军籍。1983年开始参与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退休前,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是我国核电事业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成功领导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的过程中,为我国核电高起点起步,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按照国际标准推进我国核电自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们三人的记忆中,核潜艇工程办公室的气氛特别好,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都非常融洽,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再苦再累都没有怨言。由于陈右铭主任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以身作则、忘我工作,关心下属,给部下做了表率,大家都很佩服和敬重他。
他们三人中,昝云龙是最晚一个到办公室来的,却是最早参与核潜艇工程的。
1958年6月,聂荣臻元帅向中央呈报《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很快得到批准。7月,海军和一机部联合组建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9月,二机部组建了“潜艇核动力设计组”。同月,刚刚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报到不久的昝云龙,被分配到内部一个保密单位,去了才知道,是搞核潜艇动力研究设计工作。因此他可以算是最早参加核潜艇工程的“元老”之一。
之后,昝云龙经历了核潜艇工程下马和再次上马的过程。“文革”开始以后,研究所计划科长受到造反派的冲击,没法工作了,所长对昝云龙说:你到计划科去吧!昝云龙原来只想当科学家,搞研究,没想要当领导,这时他只能听从组织安排。当时,核潜艇动力研究试验基地(代号为“909”)以及陆上模式堆(代号为“196”)和各研究实验室已在四川夹江开始建设。1967年初,北京的政治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昝云龙感到,在北京无法正常组织研究工作,他提出要到四川去。因为中央为保证基地研究实验室和模式堆的建设以及试验进度,对909基地实行“军管”,不搞运动。经已在工地革委会主任彭士禄和研究所所长周圣洋研究,同意昝云龙的要求,他便离开北京到四川909工地去了。接着,196项目成立了指挥组,彭士禄任组长,昝云龙任副组长。不久,715研究所全部搬到四川去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