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们211潜艇上的“彪”人“彪”事(下)(5)

读完一篇“彪”文的感受

文 / 某战友

一篇“彪”文,记述了潜艇部队轮机班活泼的水下生活;几个“彪人”,显现了战友中幽黙的性格特点;几件“彪“事,书写了新中国潜艇部队的乐观主义精神;一个“彪”班,演绎了211艇轮机班深厚的战斗情谊。

这是读了杨军老兄文章后的一点感受。

“彪”是一种文化。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水下,艇员们处于艰苦的训练环境,经受着极度的体能消耗;停机后四十多度的机舱温度,让轮机兵经受着酷暑的考验。这时候,只见军事长用抹布织成“舞裙”,跳一曲《白毛女》,战友们自然精神振奋,乐不可支,疲劳顿然消除。

它起到政治教育无法起到的作用。“彪”成了一种简单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胜过多少倍的政治说教。

“彪”是一种艰苦朴素精神的弘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战士们只有几元钱的津贴费,除了日常生活开销外,还要寄给父母。用卷烟纸卷烟絲是艇上老“烟鬼们”的普遍做法,想省钱,又想尝尝“凤凰烟”的滋味,就去彪乎乎地沾上香油,结果加速燃烧,着了眉毛,真是彪出水平来了,彪得可爱啊,这样说211艇轮机班是当之无愧的“彪班”。但转而一想,他们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经济条件很差,为了节省开支,彪出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 彪”是211艇轮机班共同的幽默。从犹豫跳也不跳结果掉到水里,摆出彪乎乎可爱的动作,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从调理新兵到厕所买门票,到扮演《地雷战》《地道战》中的反面角色,活脱脱地刻画出这群年轻人天真、可爱、纯朴、浪漫的潜艇部队战士的形象。平时他们是一群毛孩子,一旦战事兴起,毫不犹豫地奔赴海底战场,泪别父母,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潜艇部队的一群彪人,一个彪班,一条彪艇,一支发彪的部队。

但愿我们的军队始终保持着这种“彪”风。

2022年11月19日上午 草于 上海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3]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