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杏出墙 (二) 《蓝色的飞旋》(3)
只有离别时刻,
才知时光短暂;
纵有万语千言,
难述心中留恋。
今宵我的歌声,
永远把你陪伴,
明朝你的思念,
也会把我挂牵,
再见,再见,
等到明年的这一天,
再见,再见,
等到明年的这一天……
车上的,车下的,泪水伴着歌声流。
一位颇有资历的车站工作人员说:“这么些年,离别的场面我见得多了,这样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任保国说:“在学员队,没有因为别的流泪,只有在走了这些兵的时候,掉泪了。”
九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一批学员毕业了,又一批新的学员进来。在新学员进校半年以后,任保国被调离学员四队到政治教研室当政治教员。四队开会为任保国送行。系里的领导来了,新任教导员也来了。
学员集合整队完毕,系领导,新来的,要走的,依次进入会场。任保国走在最后面。当他回头拉上门把脸转向学员们的时候,全场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他敬了一个礼。掌声不息。又敬了一个礼。掌声仍然不息。第三次敬礼,掌声才平息下来。接着,气氛也就跟着沉闷下来。
要走了,总要和学员们谈点什么。任保国事先准备了几个小故事。可是他刚讲了两个,就怎么也讲不下去了。两年半的时间里,他第一次在学员面前语无伦次。下面有人在哭,他的眼睛也有些潮。轮到新任教导员讲话,那内容和语气竟像一篇悼词:“老教导员的走是我们队的重大损失。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这个人知识行不行,能不能领导你们还不知道……”
一位系领导说:“四队交接班是最成功的。”
在这次“最成功的交接班”的三个月之后,笔者来到海军航空技术专科学校采访。在这里,我听到了许多关于任保国和第四学员队的故事,看到了许多毕业学员写给队领导的信,为了掌握更多的材料,我找来了已经毕业学员的通讯录,对他们进行通信采访。有的学员还特地给我寄来了几期他们珍藏的《杏出墙》。在这些刊物中,我看到了满园春色。在我的这篇几经周折才写出的文章完稿之后,曾经几易题目,最后借用《杏出墙》的刊名作题目决不是因为偷懒。
1987年7月26日于北京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李忠效的
【散文报告文学集】
《蓝色的飞旋》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