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9)

我记得,艇长张连忠曾在全艇军人大会上表扬了孙元明,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不久,155艇接受外训任务,抽出艇上的技术骨干,带训朝鲜潜艇兵,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外训接近尾声时,潜艇交由朝鲜人操练,我方人员“保驾”。孙元明带的朝鲜电工班长叫金光正。有一次出海训练,三舱下达了“速潜”的命令,金光正操作,孙元明在旁观察。金光正的动作比较熟练,但不小心把电罗经的按钮给碰了一下,断开了电源。孙元明及时发现这个情况,当即就给重新供电启动了电罗经。可电罗经有一个稳定的过程,重新启动后不能马上投入工作。潜艇在快速下潜,却一下失去了方向,三舱指挥员很着急,好在电罗经很快恢复功能,避免了险情。事后朝鲜机电长得知,这个险情是金光正制造的,便跑到四舱,“啪!”就给了金光正一记耳光,然后叽哩哇啦地把他训斥了一通。孙元明上前解释说,是金班长无意碰掉的,但无济于事。潜艇靠码头以后,这位电工班长还被关了禁闭。外训结束,朝鲜人要走了,孙元明知道金光正喜欢口琴,就买了一把口琴送给他,算是对他的精神安慰吧!金光正把自己平时用的钢笔送给孙元明做纪念。

在外训期间,孙元明又和朝鲜人开展了一次“一帮一、一对红”活动。

那个时期,可以回忆的内容太多太多。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孙元明写了一篇文章《青春从这里启航》,记述了他在127、155、210度过的青春岁月。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青春从这里启航

孙元明

 

人上了年纪,就爱回忆“我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于是常常会拉上与自己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分享“年轻的时候”的时光。话匣子一开,往事就像丝线串起的珍珠,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比一个精彩。我这个已经抱上孙女的人,自然也不例外。

但我最爱讲,也是讲不完的,还是老127潜艇的故事。

那是四十年前,确切地说是1969年。当时潜艇士兵学校受到“文革”的冲击,停办了,我们这批兵结束新兵训练之后,没有经过潜艇士兵学校的专业培训,就直接上艇了。4月28日,我清楚地记得就是在这一天,我以潜艇电工兵的身份和其他13名新战友一起,被第一批分配到青岛五号码头,荣幸地成为127潜艇的一员。

上午9点多,我们乘着一辆大卡车,前往日夜期盼的潜艇部队。一进营区大门,就听到了远远传来的锣鼓声,心情猛然间被点燃。循声望去,沿着马路两旁有6栋二层楼房,远处1栋楼房门前,排列整齐的官兵,正敲锣打鼓夹道迎接我们的到来。

走近欢迎队伍的那一刻,我看着正中间门栏上高高悬挂的鲜红横幅——“热烈欢迎新战友”,听着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我的心激动得差点都要蹦出来。还没等回过神儿,老战士们已经抢过我身上的背包和手里提着的洗漱用具,拿到屋里去了,什么都有人帮着做,我只有傻愣着的份儿了……

我和东北籍大个子战士李万祥被分到了电工班,那时候除了艇长、政委、副艇长、副政委外,其他艇员都住在同一间大寝室里。一时间,我心中真的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而且是这样一个到处都充满着温暖的大家庭。

很快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走进饭堂,发现午饭意外的丰盛,无论是对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还是城市来的孩子来说,都是丰盛的,谁在家吃过这样的伙食啊!5菜一汤,荤素搭配,连主食都备了馒头和大米饭两种。餐桌是一个个大长条桌,一边能坐5个人。我第一次和班里的老兵一起,坐在大长桌前,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这些老兵是:刘锦和(班长)、孙振忠、陆根大、丁仕来、梁军、秦立荣等。(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