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7)

通过在127、155、210潜艇几年的锤炼,使我学到很多,收获很多: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了雷厉风行作风以及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为我后来转业到公安战线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是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成长起来的,部队就是我成长的摇篮。

虽然离开部队已经30多年了,但回忆起在部队的战斗生活仍然心潮澎湃,终生难忘。我为自己曾当过潜艇兵而自豪。

 

五、电工军士长秦立荣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秦立荣(1948.2.17~),江苏省靖江市人。1968年3月入伍,在潜艇支队教导大队学习,1968年8月被分配到127潜艇,历任电工兵、电工班长、电工军士长,1973年8月入海军工程学院学习,1976年8月回到210潜艇任实习动力长、动力长,1978年10月任北海舰队装备技术部器材处助理。1981年12月转业,历任江苏省粮油工业公司人秘科副科长、省粮食科学研究设计所副所长、省钢板仓工程公司副经理、工程师、省委驻沭阳县茆圩乡扶贫工作组组长、省粮食局基建处副处长、省粮食局干部培训服务中心副主任。2008年2月退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秦立荣个子不高,身体微胖,人送外号“轮胎”。同在机电部门,我们经常一起值艇内更,接触比较多,应该说对他比较了解。他是个埋头苦干的人,却不是个有故事的人。现在我要写他的故事,真有些为难。

2008年,我编老艇纪念册时,向他约稿,看了他发来的简历,我很吃惊,他能把简历中任职的时间精确到“日”,这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有的人只能“精确”到“年”,连“月”都做不到。比如我,就是这种“马大哈”。考虑到本书的体例,我不得不把他简历进行删改,不过在他的文章中,还是保留了精确到“日”的叙述。

那次他应我之约,写了一篇短文《部队送我去上学》,其中有很多“年月日”。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部队送我去上学

秦立荣

 

我是1968年3月13日入伍的,8月6日结束新兵集训和专业培训,被分配到北海舰队127潜艇当电工兵。在该艇工作学习生活了8个年头,领导对我的培养教育,战友对我的关心帮助,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终身铭记。

在该艇的8年中,老艇长张连忠和王敬礼、王学芳两任政委,对全艇官兵要求严格,努力向上的气氛浓厚,学习认真作风过硬,干部战士关系融洽,把全艇人员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团结的战斗集体。在革命化、科学化、战斗化、军事化的过程中,积极加强潜艇军事训练,提高了全艇的战斗力,多次执行保卫祖国的远航任务。

1973年7月28日中午,王学芳政委找我谈话,艇领导决定让我去上学,他强调说:这次机会难得,要好好抓紧这几天时间准备,迎接入学考试,有困难和问题我们帮助解决。我听后内心感到又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领导信任我培养我,担忧的是时间紧底子薄,怕辜负了领导的厚望。(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