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四部门 二 航海长张玉德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2)
张艇长平时对部队要求很严格,但他更能以身作则,处处表率。当时他的家住在青岛黄台路潜艇支队宿舍,节假日都是骑自行车往返。一辆自行车骑了很多年,如果坏了,几乎都是我给他修。一直到1971年前后,才由我替他卖掉。卖车时我也打了“埋伏”。我向艇长提出:修车的俄罗斯活扳手留给我作纪念,他爽快地答应了。至今我还妥善地保藏着这把扳手。当然,如果有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征集“文物”,我会毫不吝惜地捐献出来。
还有一件小事我始终不能忘记:一次我在整理文件柜时,发现了一个陈旧的毛主席头像,据说是支队搞的一次什么活动的奖品。但那头像是石膏做的,鼻尖已经磨平了,耳朵也磨残了,如果摆在外面极不严肃,但又不好处理。
“文革”期间,这种事情非常敏感,我冥思苦想没有好办法,只好向张艇长汇报,并暗示:不敢扔到垃圾箱里,不敢砸碎,不敢火烧,不敢掩埋,如果碰巧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艇长听后瞪了我一眼:“这样的事你向我汇报,你叫我怎么办?你是革委会主任,你应该能办!”艇长说我能办,我能怎么办?最后,我用纸将石膏头像包好,放回原处。这种难题,还是交给后人处理吧!
1972年秋天,我艇奉命去武汉接新艇,副长吴贵初带了四五个人先到船厂打前站,我率第二批人员共21人去船厂做前期工作。我在上海给吴副长发了电报,通报了人员数量和到武汉的时间等。那时的电报只翻译汉字,不翻译阿拉伯数字。一向办事认真的吴副长这次却看走了眼,只看了汉字报文,却疏忽了括号中的数字“21”,误以为张艇长等全艇人员倾巢出动,就把电报往抽屉里一锁,去联系接待事宜。
第二天,吴副长率领工厂领导、军代表等人,开了四辆大客车,二辆小轿车,浩浩荡荡到码头接人。我等21人下船同吴副长会面后,吴副长不停地向后张望,问我:“艇长呢?”我说:“就来了我们21人,电报上不是都讲了吗?”吴副长一下傻了眼,工厂领导也很茫然。
我们到了住处,我催吴副长快拿出电报来看看,是不是翻译错了。一看电报,真相大白,大家啼笑皆非。
从武汉接艇回来不久,吴副长突然病倒了。医院诊断是肝硬化晚期,虽然做了手术,但是腹水严重,刀口一直不能愈合,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他是127、155艇最早去世的人,他的离去,让大家非常难过。随后,我受组织之托,与支队机关的曾参谋一起,专程去他的湖南老家为他处理后事。

本网站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