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四部门 一 航海长姚其樑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2)
这次远航期间,一连刮了几天西北大风,海面风浪很大,水下的涌也很大,潜艇在水下四五十米,艇身还能摇摆15度左右。姚其天生不晕船,让大家非常羡慕。更次航行时,姚其樑先值了4小时更,然后交更给赵立斌航海长。姚其樑刚躺下不一会儿,赵立斌就把他叫起来了,说自己头晕得不行,想让姚其樑替他值更。姚其樑爽快地说:“好的,你休息吧!”对于不晕船的人来说,很享受那种摇篮般摇晃的感觉。
远航归来,姚其樑常常感到胸闷,如同一块石头压在胸前,心律也不齐,时快时慢,到医院一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肌炎,左心室肥厚,阵发性心动过速,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后,医生让他卧床休息,服用强的松、冬眠灵等药物。由于药中含有激素,又不能运动,身高只有1米72的他,体重猛增到172斤!整个人像被用气吹起来一般,站直了身子,低头看不见自己的脚尖。
住院治疗了半年,病情得到了控制,之后又去海军疗养院疗养了半年。等回到艇上,当时训练非常紧张,领导担心他心脏受不了,决定让他转业。若不是生病,他可能还会在部队干上若干年。
姚其樑当年留给我的印象是,人很精神,也很干净,胡子总是刮得光光的。他转业到地方工作以后,几十年没见面。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才和他联系上。他为纪念册写了一篇文章《青春年华 无怨无悔》,记述了他在127艇时的印象。

青春年华 无怨无悔
姚其樑
“红旗飘飘军号响,人民战士歌声嘹亮,三八作风是传家宝,毛泽东思想闪金光……”多年未曾听到的,又是那么熟悉的歌声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寻声觅去,在公园的一隅,找到了一群老年朋友在激情高歌,歌毕一打听,方知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军入伍的老兵。因为自己也是1960年参军的,一聊起来就有了共同话题。虽然不属同一个军种,又不在同一个部队,但均可称为“老战友”。从我国遭遇的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到“老蒋”的反攻大陆,从“八六”海战到“郭兴福训练法”及“大比武”,从“四清”运动到“文革”,以及作战部队的“正面教育”和战备训练等等。
回忆的大门一经打开,十几年的潜艇部队生活画面又展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
1960年,空军来招飞行员,海军来招潜艇兵,我有些动心,但又担心父母不同意,就瞒着他们报了名。飞行员和潜艇兵的身体条件要求高,体检非常严格,全校就选中了一个飞行员,我有幸和其他两位学友被海军选中。当时飞行员和潜艇兵均为“甲”等身体标准,只是飞行员视力要特别好,潜艇兵牙齿要特别齐(潜水时要用来咬呼吸器的“咬嘴”)。
在家中收到入伍通知书时,双亲一惊:怎么从来就没有听他提起过此事?我父亲在送我到区人武部报到的路上,一再叮嘱我到部队要听首长的话,与同志们搞好团结,注意身体……可我并不知道,父亲在从区人武部回家时哭了一路,他心里实在是舍不得。这还是后来我返沪探亲时,母亲告诉我的。
到了部队驻地,直接来到海军院校。军事院校不同于地方院校,学员毕竟是军人,必须要过紧张的部队生活,半夜紧急集合也是家常便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许多军事训练项目,队列操,实弹射击,轻潜水,武装泅渡等等。到食堂就餐也要列队前往,而且要歌声嘹亮。一年四季,不论酷暑严寒,还是下雨下雪,每天清晨起床后必须进行长跑训练。院校驻地是丘陵地带,上坡下坡,练得小伙子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另外学员队的会操更是从不间断。经过数年的严格训练,从政治思想到专业知识,再到强健的体魄,硬是把我们培养成了合格的军人,站坐行走,言谈举止,一看就是训练有素。(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