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艇部三 艇长王忠和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3)
训练到“位”
张艇长在抓训练方面是一丝不苟的。“文革”期间,支队一度极左思潮泛滥,部队训练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但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他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次,支队举办“批林批孔”集训班,别人都在大会上踊跃发言,唯有155艇的领导没有发言。有人对此议论纷纷,张艇长总是沉默不语。过了没多久,风向转了,又有人说,还是张连忠有政治头脑。实际上他是对那些极左思潮、空对空的批判不感兴趣。他认准一条,军队是打仗的,光喊口号,不抓训练,都是扯淡。他就是要把心思用在部队管理和训练上,遇到特殊情况,要有应变能力。有一次,我们艇到远海进行“长河号”定位仪试验,在海上待了十多天,返航时,潜艇在朝连岛附近浮起,遇上大雾,视距几乎为零,什么也看不见,雷达出了在海上无法排除的故障,超短波报话机与朝连岛没联系通,无法让岛上的雷达导航进港,又怕推算的舰位有误差,被海流将潜艇压到岛上去触礁,张艇长果断地要了个满舵,转向180°,按原航向往回走,待与岛上联系通了,岛上雷达报出我艇的舰位时,才确定了准确的航向,然后由岛上雷达给予导航,安全返港。
张艇长在任艇长的10年中,是我艇执行任务最多的10年,是安全航行的10年,出海几百天,10天以上的远航十来次,没有出过险情和大小事故。除了进厂修理,我艇长期处于备战状态,并装有战雷。一次,核潜艇试航,舰队为了保证试航的安全,让我们艇去巡逻警戒,当时艇员正在看电影,广播里让155艇的艇长政委马上到支队作战值班室去。过了几分钟的时间,又广播155艇的全体人员立即回艇。艇员们跑步回艇后,张艇长做了简短的动员,出海人员上艇紧急备航备潜,留营人员跑步到食堂将现有的食品装上艇,从接到命令到潜艇离开码头,用了不到半小时。潜艇按时到达指定海域,在海上逗留了十多天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巡逻警戒任务。
我艇能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这是张艇长平时对部队严格管理和训练的结果。当初,127艇刚刚中修出厂,张艇长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一条初训艇训练成为战备值班艇,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在每年支队进行的机械保养卫生大检查中,我艇都被评为第一名,并被海军树为部队管理教育先进单位。我艇还培养了一批人才,被选送到支队、舰队机关,以及到兄弟艇上去当骨干。就我本人来讲,在张艇长的帮助下,受到了很大的锻炼。1970年,王敬礼政委调走以后,王学芳政委还没到任,有一段时间是张艇长一人统领艇上的军政工作。当时我这个仅仅受过潜校短期培训的水手长被提升为副长,工作经验不足,也帮不上他什么忙,他放手让我去干,并经常给我做些点评。我任副长两年多,他不仅教我怎么当好副长,还带我进行了3号科目的训练。当我被任命为127艇第二艇长时,3号科目已经完成。1973年接回155艇,复训完2号科目后,又接收了培训朝鲜艇员的任务,在张艇长的带领下和全艇官兵的努力下,圆满完成外训任务。
老艇长不搞派性,一心一意抓部队训练,使我艇一直处于战备值班状态。在他到支队任副支队长时,我已完成了全训,经支队考核,各个科目都取得良好以上的成绩。在一次舰队组织的辖区潜艇科目考核比赛时,我们艇取得了第一名。在支队组织的2号科目考核比赛时,我们艇也取得了第一名。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老艇长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本网站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