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艇部三 艇长王忠和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2)

张艇长对部下非常关怀和爱护,部下有了困难,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当时支队招待所很小,有的同志家属来队没有地方住,艇上也没有办法解决。有的家属假期比较短,来一次不容易,夫妻得不到团聚,对干部的情绪影响很大。

当时张艇长一家五口住在一个小套二的房子里,三个孩子又是二男一女,空间已经很挤了,但是为了解决部下临时来队家属夫妻团聚问题,他就和爱人商量,让爱人和三个子女挤在一间屋里打地铺睡觉,他自己节假日不回家,把家里仅有的两间屋子让出一间给来队家属住,把自己家当成了临时招待所。127艇有好几个干部家属临时来队,都在他家里住过。

张艇长的爱人赵秀珍大姐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直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那些当年的老邻居一提起赵大姐,都能说出很多她助人为乐的事来。

张连忠担任支队领导以后,刚刚分到一套大点的房子,正好赶上某艇政委刘振华的大儿子要结婚没地方住,刘政委一共有三个儿子,都长大了,小套二的房子根本无法安置,赵大姐就把自己家的屋子倒出来一间,给刘政委的儿子当新房用。

张艇长的生活非常俭朴,赵大姐一直没有工作,三个孩子正在上学,家乡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需要每月寄养老生活费,老少三代依靠张艇长一个人每月百十元的工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但是艇上有的战士家里有困难,他还给他们家里寄过钱。张艇长夫妻的为人,让很多人感动。

 

第一章 艇部三 艇长王忠和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严要有“格”

张艇长在管理部队方面很有一套办法。大家都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但是严到什么程度才合理?很多人讲不出来。张艇长在码头上是以管理部队严格著称的,他对我讲,严格严格,严要有“格”,这个“格”就是解放军三大条例和海军舰艇条例,出了“格”,那是瞎严,大家不情愿,也做不到。1977年,我到北京参加海军召开的部队管理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我在大会上发言时,讲了张艇长科学严格管理部队,严要有“格”的几个典型事例,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听了大为赞赏,他在大会总结时重点表扬了我艇的做法。他说,科学管理部队,部队各方面的工作就能上得去,部队就能出战斗力。回想起当年在老艇长手下工作的日子,是那样顺心,在支队各项工作中,我们艇都走在前面,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老艇长的带兵有方分不开的。

张艇长带兵还有一个特点:言传身教,身先士卒。我们艇每次进厂坞修,张艇长都是带头钻进最狭窄的速潜柜里去除锈。有一次进厂坞修,正是4808厂两派斗争最厉害的时候,工人不上班,还说风凉话:你们艇现在进厂,等到猴年马月出厂吧!

看到厂里这个样子,潜艇按时出厂真成了问题。张艇长说:我们不能等,要想办法让工人来厂里干活。他提出了“一帮二促三带头”的方针,具体做法就是,各部门要到工人家里去走访,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用真心真情感动工人;能够自修的项目,全体艇员自己干,如外舷和水柜除锈、刷漆等;属于厂修的项目,各部门助修人员要和工人师傅一起干,脏活累活要干在前头。

张艇长在军人大会上宣布了这个决定,全艇同志立即行动起来,工人师傅很受感动,陆陆续续来到厂里,来到艇上。一些自修项目,遇到难题,工人师傅也会主动帮助指导,从而提高了艇员的自修能力。张艇长看到工人们都干起来了,又在艇上做了动员,一定要让潜艇按时出厂。艇员的干劲大增,一些平时需要三天才能干完的活,大家加班加点突击,一两天就干完了。如鱼雷发射管除锈刷漆,一个人负责一个发射管,除完锈再涂上一遍漆,通常需要两三天时间,但鱼雷兵何忠伦只用一天时间就除完锈,涂上漆了。经检查,除完锈的发射管铮光发亮,涂上漆后颜色均匀,创造了发射管除锈涂漆的新记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潜艇在原定的坞修时间内,保质保量地按时出厂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