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篇文章想起的关于我和王晋生的往事
今年8月18日,市军休服务中心“老兵情未了”公众号发了冯效伟同志采写的《大地“听诊”者王晋生》一文,宣扬潜艇学院军休干部王晋生46年业余监测地震的先进事迹。看到这篇文章,不由得使我想起了41年前的8月13日,我也采写了同样题材的一篇宣扬王晋生监测地震的文章,曾在《青岛日报》《青岛广播电台》等军内外多家媒体上发表。两篇文章说的是同一件事,但时间却相隔了整整41年。当年文中那个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主人公王晋生,如今已是86岁的耄耋老人了。

1981年8月13日《青岛日报》
读完“老兵情未了”公众号发布的王晋生观测地震一文,我被文中主人公王晋生几十年来的初心坚守而感动。一个86岁的军休老干部,坚持46年每天重复做一件事。这在常人看来得有多大毅力才能坚持?可王晋生做到了。想起当年采写《永不下岗的哨兵—记业余预测预报地震的海军某校教员王晋生》一文的往事,更觉得王晋生值得宣扬、学习!
4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以后,为了防止地震的再次发生,我所在的潜艇学院和全国各地一样,采取了各种措施防地震。开始一段时间搞得有点神经过敏,半夜里值班员看到屋顶电灯线似乎有点晃动就以为要发生地震了,于是就立即吹哨报警。学员们一听哨响立即翻身起床,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出宿舍。这样的事连续发生了几次,每次都有受伤的、感冒的。这严重干扰了学院的教学秩序。学院首长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想到要是有个地震预报就好了。不管它准确与否,最起码能稳定人心,能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以王晋生为主的物理教研室几位教员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搞起了地震预报。
王晋生预测预报测地震研究工作得到了学校和青岛市地震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军、地双方共同投资在院区建了一个140米深的地震观测水井和地震观测室。这为他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一开始的土法上马到后来的科学预测,王晋生的地震预测预报越来越准。除了学院外,青岛市和山东省有关部门也都认可他的预报。自从有了王晋生的地震预报后,学院的教学也秩序恢复了正常,学员半夜里跑出宿舍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王晋生在做地震测量计算
到了1981年,王晋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地震预测预报已经整整5年,他也因此成了学校的先进典型。那时我在学校训练部担任参谋,平时喜欢写点新闻报道之类的小文章,时常见诸有关报刊杂志。我觉得像王晋生这样五年如一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地震预测预报、服务于全社会安全这种事一般人难以做到,应该宣扬一下他的事迹。于是我就采写了《永不下岗的哨兵——记业余预测预报地震的海军某校教员王晋生》这篇一千多字的通讯稿,并投稿到了《人民海军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青岛日报》等纸媒及青岛广播电台。没想到一周之内,这些报纸和电台都陆续刊登了这篇文章。又过了几天,新华社以《监测地震的坚强哨兵》为标题转发了《解放军报》刊发的这篇文章。一时间,王晋生预测预报地震的先进事迹传遍了军内外。由于这篇文章的影响力不小,我还获得了青岛日报社、青岛广播电台以及原济南军区《前卫报》的物质奖励 —— 一个采访本。年底,我还被《人民海军报》评为积极作者。(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