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的一次中秋赏月

又到中秋节了,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月都是必不可少的过节习俗。然而45年前的那个中秋节晚上,我和我的战友们到青岛栈桥回澜阁的那次赏月,却成了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1977年7月1日,我们潜艇学院第十三期潜艇艇长班正式开学,我和学院的其他4位教员一起跟随这个班学习,该班正式学员10名,他们来自海军三个舰队各潜艇支队潜艇上各专业的干部,学制1年半。加上我们5个全班15名学员中只有1名学员年龄超过了30岁且已结婚成家,其余14人都是二十五、六岁未成家的年轻干部。一个学员队15个学员住一个房间,开学以后大家学习都特别努力刻苦,白天上完课后,每晚还都去教室或图书馆自习。1977年的中秋节是9月27日星期二,学员队领导考虑到我们入学后过第一个传统的中秋团圆节,提前通知中秋节晚上不上自习课,安排放假可以外出活动。部队来的同学说他们入学2个多月来还没有去过青岛栈桥,提议借着中秋节晚上可否到栈桥游览赏月,领略一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与响应,我们几个在学院工作了几年的同学自告奋勇带路并充当导游。

9月27日中秋节当天晚上,学院食堂为全体学员过节会餐,会餐结束后还给我们每人发了2个月饼,我们拿着月饼集合出学院大门,走到海军401(现971)医院南门外公交车站乘6路公交车到栈桥站下车,下车后穿过马路步行100多米就到了栈桥。此时还不到晚上7点,但栈桥上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客,估计都是来中秋赏月的吧。我们沿着栈桥一直漫步走到回澜阁,倚着石拦占据了有利的赏月位置,此时一轮明月已从东南方向海上升起,不少游客面对天上的明月吟出一首首中秋的古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我们这些同学并没有沉浸在诗句里,而是面对大海,一个个显得神情凝重,心里想的是已经开始的学习,思考着学成毕业回部队担任潜艇艇长后,驾驶潜艇驰骋祖国万里海疆。誓让南海安宁,海峡变平湖,北疆具威慑。此刻大家的思绪飞向了远方那广阔无垠的大海,将内心里对海的那份挚爱与眷恋,变成了责任与担当,变成了激励与明志。同学们一边赏月,一边互相交谈着,度过了这入学后第一个中秋节在青岛栈桥回澜阁赏月的美好夜晚。

45年前的一次中秋赏月

青岛栈桥明月

1979年1月,我们这期15名潜艇艇长班学员全部通过毕业考试准予毕业。10名来自部队同学回到了他们各自的潜艇部队,不久后这10名同学全部担任了潜艇艇长,他们无数次地驾驶潜艇完成了各项战备训练任务。其中北海舰队来的一位同学毕业回部队后先后担任了常规潜艇、核潜艇艇长,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率领核潜艇完成了海上首次90昼夜自持力测试,创造了当时各国一代核潜艇海上航行时间最长世界记录。该同学后来担任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海舰队来的两位同学回部队分别担任潜艇艇长后,驾驶潜艇在南中国海战备训练中屡创佳绩,后来两人中一位担任了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另一位担任了海军某基地司令员。15位毕业学员在潜艇部队和院校都各有不同建树,为海军潜艇部队和潜艇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5年前的一次中秋赏月

1979年毕业合影

45年过去了,如今我们15位同学都已退休,其中有1位同学因病去世了,其余14位同学还都建在。虽然居住地分散在北京、上海、海南、宁波、青岛等地,但我们建起了微信群,群里除了同学外,当年我们学员队的教导员、教员也加到了群里,大家天天在群里交流信息互致问候。为纪念入学40周年,2017年4月我们在浙江嘉兴举行了毕业后的第一次同学聚会。2019年10月,我们又一次在青岛举行了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在今年的中秋节到来之际,同学们纷纷提议,待疫情过去后,选个中秋时节,在青岛再举行一次同学集会,到那时我们再去栈桥回澜阁赏月,抚今追昔,一定别有一番意义。

45年前的一次中秋赏月

2017年4月浙江嘉兴同学聚会合影

45年前的一次中秋赏月

2019年10月青岛同学聚会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7]

踩一下[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