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9)

 

苏功国在他们那一批同年兵中,属于形象比较端正的。要个儿有个儿,要盘儿有盘儿。就是说话湖北口音比较重,别人常常听不懂。都说“湖北佬,九头鸟”,意思是说湖北人心眼儿多,鬼精鬼精的,但在苏功国身上,好像这一特点不是很突出。他干活肯下力气,为人也比较实诚。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毕竟不在一个部门,对他的了解有限。

不过,王连石说的一件事,似乎可以佐证我的观点。

据王连石回忆:

我和小苏有一个故事,我记忆犹新,我也很感动。记得有一次,我们127艇在装卸码头装鱼雷,后来移到三号浮码头。我骑个三轮车,跟小苏俩带着捆绑工具和一个鱼雷架,准备送到挺上。当时正好是低潮,浮码头那个引桥的坡度非常大。按说我应该下来推着三轮车走,可是那时也不知怎么想的,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是年轻不懂事儿啊,干事全凭一股冲劲儿。我没下车,小苏坐在车后面。三轮车上了引桥,斜坡太大,我刹不住闸了,小苏连忙跳下来,在后面用手拽着三轮车,也没能拽住它,跟着三轮车往下跑,我一看不行啊!我就照着那个双系柱撞上去了,把车翻在那个码头上。要不是他及时出手,在后面拽一下,降低了三轮车下冲的速度,我可能就直接冲海里去了。后来发现,小苏的右手手指都变形儿。这件事,打死我我都不能忘。我一直想找他,也就想看看他的手现在有没有什么后遗症。

后来,武汉的李军通过湖北老乡,把苏功国找到了。苏功国用的是老手机,不能上网,他的儿子在“曾经的127”战友群里和王连石交流过,据说苏功国的手指还好,没有留下残疾。

据沈铭回忆:

苏功国有个外号,叫“苏格拉机”,当时经常放映阿尔巴尼亚电影,好像某个电影里面有个人物叫苏格拉底。正好看完电影不久,有两次集合排队,苏功国动作比较慢,有点拖拖拉拉,就有人说他是“拖拉机”,后来不知怎么就演变成“苏格拉机”了。他脾气很好,谁叫他外号,也不生气,一笑露出两颗虎牙,憨态可掬。

我本来是通过李军约苏功国为本书写篇文章的,可是一直拖到截稿时,他也没写来,我只好作罢。我打电话通过他的堂弟要来一张他的近照,深感岁月无情,阳光帅气的“苏格拉机”已不复存在。他现在每天忙于农田建设,是真正的拖拉机手了。

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七、鱼雷兵张毅

 

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张毅(1953.8.12~),山东省荣成市(原荣成县)人。1972年12月入伍,曾任155、210潜艇鱼雷兵。1976年9月任219潜艇鱼雷班长。1979年3月退役,任天津航道局第二工程处水手、船队施工记录员。1983年3月,任航标处经济民警、宣传、组织、纪检干事、团委书记。1989年9月,任烟台海事局航标处船队党支部书记、组织人事科科长、机关党支部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2001年6月,任天津海事局烟台航保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授中国海事二级监督长衔。2013年9月退休。现居烟台市牟平区。

 

第三章 二三部门  鱼雷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张毅留给我的印象比较深,高高的个子,有点瘦,走路的时候上身还有点晃。当时艇上有一批荣成、乳山一带的老兵,家乡口音比较重,几年下来,我已经习惯了那种口音,所以对于张毅等新兵的胶东口音,听起来反而感到挺亲切的。我和张毅打交道不多,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不长,因此我说不出更多关于他的故事。(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