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训练外军 《从海底出击》(7)
“看到什么没有?”
“没有。”
“那你是什么时候看到这道画痕的?”
“刚才。”叶嘉栋迅速回答,然后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微笑。心里说,你想把我绕进去,没那么容易!
保卫科长大概觉得问不出什么结果,就对叶嘉栋挥挥手说:“你回去好好想一想,想到什么问题再报告。”
叶嘉栋站起来就走。按理他应该给保卫科长敬个礼,但是他忘记了,潜意识中就没想给他敬礼。走出政治部的小楼,正好看见李正文从门口走过,李正文和他开玩笑说:“哟,到政治部上班了?”
叶嘉栋气哼哼地说:“操,朝鲜怎么和中国一样啊!”
“怎么了?”李正文问。叶嘉栋把事情的经过一说,李正文笑了,“现在不是说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嘛,朝鲜向中国学习也正常啊!”
自从林彪摔死以后,中国的“个人崇拜”活动渐渐式微,比“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头几年弱化了许多。大约在1967年吧,丹东蛤蟆塘曾经发生过一件轰动一时的“反革命事件”,原因就是把一句俗语用错了地方。
那天,几个农民在布置一个批判大会的会场,主席台背景墙中央要贴一张毛主席像,因为那个贴毛主席像的农民要站在高凳上提着糨糊桶刷糨糊,手里的毛主席像没地方放,就卷起来夹在两腿中间。刷完糨糊,他竟然忘记把毛主席像放在哪里了,就问别人,毛主席像呢?别人反问他,你两腿夹的是什么?他恍然大悟,自嘲道:你看我这记性,骑驴找驴!
“骑驴找驴”本来是一句很平常的俗语,在丹东地区很流行,是记性差、反应迟钝、脑子不好使的意思。但是在特殊的年代,把这句话用在这里,就犯了大忌。“文革”时期流行一句话叫“无限上纲”,这个农民就被人“无限上纲”:把毛主席像夹在胯下已经很不严肃,还称毛主席是驴,这不是反革命是什么?于是,那天的批判大会,被批判对象临时改变,这个“骑驴找驴”的农民本来是布置会场的,却转瞬之间变成了会场上的“主角”。批判大会之后,那个农民就疯了,见人就说:“我是贫农,我没说毛主席是驴……”
李正文有些担心地说:“他们不会把老朴打成反革命吧?”
叶嘉栋摇摇头:“说不好。看那架势,够他喝一壶的。”
李正文说:“老朴除了爱虚荣,别的没什么大毛病,打扫卫生啥的挺能干的,咱得帮帮他。”
叶嘉栋疑惑不解:“这种事,咱怎么帮?”
李正文挠了两下后脑勺,对叶嘉栋说:“有了,你带我去见见他们。”
叶嘉栋问他什么主意,他就简单说了说。叶嘉栋有些担心:“这样行么?”
李正文胸有成竹地说:“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
叶嘉栋惴惴不安地带着李正文去见保卫科长。保卫科长见叶嘉栋又回来了,满心欢喜:“小叶,你想起来了?”
叶嘉栋介绍说:“这是我们艇轮机班的李正文,他想看看那个画报。”
保卫科长打量一下李正文,问道:“你为什么要看画报?”(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